中国文化核心要素:一是气,二是阴阳,三是五行,四是中庸思想。
西医说:人是机器。中医说:人是内景,以脏象理论、经络理论、奇经八脉理论为究竟,在这个风景当中,有金木水火土,有风寒暑湿燥火,有血脉的井荥俞经合,有五脏神明的神魂意魄志……
《黄帝内经》讲“五藏神”—— 肝藏魂、肺藏魄、心藏神、脾藏意、肾藏志。
西方医学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,中医不打开人体,不打开怎能知晓?靠内观、拟象——五脏藏于内,就有“象”,显于外,故称“藏象”学说。
4本经典:《黄帝内经》讲医理,《神农本草经》讲药性,《难经》讲脉学,《伤寒论》讲方剂。《黄帝内经》是不用药的生命宝典,《伤寒论》是用药的生命宝典。
好医生靠诊费,庸医靠卖药。《伤寒论》大道至简,一个方子一般不超过七味,用之如神。现在动不动就开30味药就不是开方子,里面还有藏红花、虫草等的,不讲君臣佐使,一堆昂贵的乌合之众,索性别吃,卖药拿提成而已,不肝肾损伤才怪呢!
西医让人明明白白死,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生。望而知之谓之神,闻而知之谓之圣,问而知之谓之工,切脉而知之谓之巧。见其色,知其病,命曰明;按其脉,知其病,命曰神;问其病,知其处,命曰工。
《黄帝内经》,先《素问》,后《灵枢》。《黄帝内经》体现了标准化,而《伤寒论》体现了可重复性,方子用了几千年。
假如我办中医院校,一定前有学校,后有疗养院。首先两年半不学别的,就学《黄帝内经》,同时学按摩和扎针,第一年一边学着《黄帝内经》,一边学着按摩和扎针,第二年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,第三年学习《伤寒论》和脉法。这,就是讲次第。
师傅针法高不高,一看诊断和取穴配伍,二看指力。 死法都是按经络图取穴,活法呢,是按气取穴。
如果说“龟占”代表厚重的中原文化,“蓍草占”代表优秀的西北文明,那么“贝茭占”则代表轻灵的南方文化。贝壳,负阴而抱阳,鼓出来的那部分代表阳,凹进去的那部分代表阴,一个贝壳,就是一对阴阳。阴阳,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,两种表现形式,而不是真有阴阳。贝茭占很简单,把两个贝壳,一起扔出去,一阴一阳之谓道,这就是上上卦。
研制中药是个艺术活,种植,要看天,要看地。炮制,要看水,要看火,要看功夫。煮药,要看配伍,要看火候。喝药,要看时辰。所以古代优雅生活,必备玉、药、茶、香四项。第一煎,头天晚上喝,第二煎,第二天早上喝。第三煎,最淡,淡不足以治病,但可以养胃。
◆ 《黄帝内经》
唐代《灵枢》就已经遗失了;《素问》基本讲“道”,讲“医理”,而《灵枢》讲医理之“用”。
《素问》,“平素问答”,也可以说是问“素”。“素”指太素,古人大致把宇宙生成分为四阶段:太易(无气、无形、无质的状态)—太初(产生气)—太始(气成形)—太素(形成质)(见《易纬·乾凿度》),太素为物质层面,在人就是肉身。问素就是问肉身。
《素问》第一卷,共四篇:1.《上古天真论》以论寿限为中心,以天真为旨归;2.《四气调神大论》以论春夏秋冬为中心,以神气为旨归;3.《生气通天论》以论日运为中心,以阳气为旨归;4.《金匮真言论》,以论五脏运为中心,以四气阴阳为旨归。
凡标题带“论”字的,都是在讲次第、次序,所以一定要掌握其内在逻辑。
《黄帝内经》几千年前的东西,凭什么现在还在用?因为身体结构依旧是五脏六腑,没进化出什么新东西。
不尊重和敬畏肉身,也许会铸成大错。阑尾是局部免疫系统,在控制食物、药品、微生物和病毒抗原方面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它直接关系肠道健康。在这个食物、药品越来越复杂的时代,它好似安监局,而且还收治毒气垃圾。
◆ 昔在黄帝,生而神灵
人出生时都是“神”。“神仙”的第二特点,要吃有吃,要喝有喝,要抱有抱,要亲有亲。同时还对你不屑一顾—— 你对宝宝爱得欢天喜地,糊里糊涂,但他对你不屑一顾,可能在孩子眼里,我们的表现是滑稽可笑的,但我们极端真诚地爱着他们,小婴儿一个心满意足的微笑,就给了我们一个“天堂”……
都喜欢婴儿的脚丫,大人有五趾齐整的吗?没。而佛像的五趾都是齐整的。觉察出什么?—— 无分别心!诸菩萨的宁静与慈悲是立足在无分别心啊!
刚出生守的是混沌之道,没有一也没有二。可家长教他什么呢?就是分别心,我们教他们以分别而认知世界。慢慢大了,到了一定年纪开始修行,修“无分别心”。又修回去了。
老子说“物壮则老”;中医说“筋长一寸,寿延十年”。
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%,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%的智力,其余的30%是在4~7岁间获得的,剩余的20%则在7~17岁间获得。
哲学三大终极问题—— 我是谁?我从哪儿来?我往哪儿去?小孩都在问这三个问题,只有孩子问“根本”,我们越长大,越不问“根本”。唯有幼年,身心不二,便是“徇齐”。
青春期之前飞速成长,青春期后放缓成长。女子七七49岁后,男子七八56岁后,生命开始萎缩。
◆ 无漏境 “赏而勿罚”
少年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呢?快乐,无欲无求。养生“忧喜不留于意”。小孩的情绪像天空,说变就变,小孩的情绪只有“当下”,没有持续。情绪虽然不稳,但他不记得。大人的所有问题在于“不能忘”,尤其是不能“忘我”。这些东西如垃圾堆积在五脏六腑里,人能不得病吗?
要给他足够的空间,让他身心完整地去发展。这时稍有一点压力,就会影响大脑里的脑垂体。脑垂体其实就是分泌生长激素的,长高激素跟身高和生理发育(女子的月经、男子的遗精)有关。脑垂体是一个很重要的阀门。它若启动了“性”,身高就暂缓,女孩一来月经就不太蹿个儿。所以对少年,有个时期要拼命让他发展,不要有任何阻挠,就是要“赏而勿罚”。
“伟哥”为什么对小孩不起作用?好比人体有一个关卡,那个门在二七一十四和二八一十六岁之前是不开启的,所谓二七,就是人体“阴”开门的节点,二八,就是人体“阳”开启的节点,古人谓之“有漏”。
小孩真有大病,最好要在二七一十四岁和二八一十六岁之前治愈,一进入有漏境,病就难治了。
7岁到14岁有旺盛的求知欲,这时候要充分地满足他,但又不能拘束他。
西方讲公尺公寸,中国讲究“同身寸”,也就是大拇哥横纹上的长度为一寸,姚明跟我们的寸肯定不一样。小孩出生时都握固,就是把自己这同身寸都藏在手窝里,就是老天不给你这个秘密。
古代小学指蒙学,此时肾气已实,不能浪费,要让精力有出口。现在幼教把这个提前了,若孩子肾气不实,过早教育对孩子身心都是伤害。
小孩不蹦跳,必定有病闹。天天强迫他乖乖地坐着,不仅损天性,而且会伤到脊骨。伤脊骨就是伤阳气,严重的话,小孩的整个督脉都会受到损害。督脉通脑啊,伤脊柱就是伤大脑。
婴幼儿脾胃本就脆弱,此时再强迫孩子读书学习,思虑过甚的话,孩子会得脾胃病,甚至长大厌学。
小孩玩的时候,是在模仿大人的生活,在模仿过程中,他会逐步获得对自我的认知。玩是学习的最高境界,能在快乐中学习,才是真学习。幼年的每一个阶段,都是不可逆的,尤其要认真对待,从小不会玩的小孩,长大也不会玩,若没有游戏精神,在漫长的人生中就更苦。
爷爷奶奶拽住小孩,成天说小心点慢一点,愣把孩子当老人养了。所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是有问题的,因为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就是老人心态,成天担惊受怕,怕磕碰。除非你是那种特有范儿的老祖母。
“十五岁入大学”,古代的大学叫“义理之学”。8岁左右要背诵一些东西,要先用学写字磨性子,这些是基础教育。等到15岁左右就要开始理解这些经典,要由一个老师带着,真正给你一本一本地讲经典,这个才是15岁入大学。
青春期前是个“无漏境”。此时身体和思想都是本来面目,自足、自化。青春期一至,第一件事,开始“有漏”—— 女子月经、男子遗精。此前,男孩女孩性征不显,此后,雄雌便分。有漏则傻。原先气血都奔脑子上走,现在最精华的东西每月还要从下面走。靠什么才能使这个漏补给一些呢?靠敦厚的心,靠规矩的心,靠勤劳的工作。
◆ 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
为什么用春秋来代表一年,不用冬夏?这是从“气”上论,春与秋,最关键的是气平均。夏日太长,冬日太短,一个阳盛,一个阴盛。只有春秋阴阳的气,是平衡、平均的。
“阴阳”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先天,而“术数”就代表后天。
竹子每隔一段就有个节,所谓“节”,都是气机转换处。两人有矛盾,叫有“过节”,就是难通融之意。
古代的节日都是跟阴阳、节气密切相关的,过节的日子都不是好日子。过节为什么放假?就是让你休息,平静地把这个难过的节点度过去。
春节自古是立春节气,既是气机转换时,大家都应小心。《黄帝内经》讲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”,“发陈”就是过去的好东西要发出来了,坏东西也要发出来了,所以这时候人就要注意身体了。
你的年里有一个天,有一个地;月里有一个天,有一个地,再加上日和时的天干地支,正好八个字,就是过去老人所说的八字。
四季中各6个节气,有12个节、12个气,共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。
“节”指气的转换,为月之始。气拐弯的地方是“节”,气顺溜的地方叫“气”,也就是直挺的那段是“气”。气足,这段就长;气不足,这段就短。所以,一月当中,后面的节气就是“气”。
人生也要懂得有节处,就有气处,不会一帆风顺的。什么让我们成长?痛苦。有节的地方憋得越有力量,下一段才有更大的成长。
◆睡眠是最大的养
中午睡觉补心,晚上睡觉补肾。搞现代胎教的都是蠢妈妈……胎儿要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完成几亿年的进化,全得靠在睡眠中不断地分裂,不断地递减,或增加。他这10个月忙着呢,要在“无为”的情况下进行,就是不被干预的状态下进行。一旦“有为”、一旦干扰,生命就可能出错。
躺下就浮想联翩的,属于气机沉不下来,与其数羊数数,不如转脚腕,一转脚腕,气就往下走,渐渐就睡着了。
夜里睡觉轻、有点儿动静就醒的,属血虚,这种人白天也没精神,得吃药。还有夜梦多的,属于肺气不降,也得吃药。
睡眠不足,久之,则表情呆滞迷惘,有时甚至沮丧、压抑,出现自杀念头。这是阴阳俱虚的象,生命开始飘忽不定,个别人还会出现幻觉,有一种对付犯人的做法就是不让人睡觉,这是最有效的掠夺人体阴阳的方法。
平衡感是生命的一个要点。气弱、血弱、精神弱也没什么,平衡就好。弱只是不足,不是病。
“境随心转”,无论看见什么,都保持内心的稳定,温度是恒定的,色彩是协调的,心境是澄净的。
◆ “朴”
中医要识人辨性。三分专业,七分杂学。
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“恬”就是“内无所营”,“淡”是“外无所求”。疾病的根源挖到最深处,无非三个字—— 贪、嗔、痴。
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
关于富贵、贫贱,不要以“钱”论,而要以“命”论。有人特有钱,还是整天担心没钱,就是“贱命”;有些人没什么钱,却活得悠然,也挺贵气的。
繁体的“應”字底下是有心的。古代人回答时用“诺”,现在人答应,说“知道了”。这“道”那么容易知吗?
“德”字古文写作“惪”,直心为德,后来又加了个“彳”字旁,代表行动,因此直心加上正确的行动就叫“德”。
聪明不等于智慧。聪明,会使人更纠结;智慧,是让人不纠结。人生最终的成败在于格局,与聪不聪明无关。
美好的社会、健硕的身体,都需要削弱心的欲念,只求肚腹的满足。肾精足而又收得住,就不乱闹。如此不生淫邪欲望之心,则国泰身安。
太阳的神力是无边的,它最大的功德是“照”,无分别心地照耀万物。在时间的长河里,谁都不重要,只有随性地、向善地活着,对自己才重要。
善恶都不是终极的东西,中心无非是自私。人不是好动物,也不是坏动物,只是自私的动物。善是利他,恶是自保。如果人性只有善,人类就无法利用万物以自救,这个不吃那个不碰,早灭亡了。
什么是本性?身体就是本性,而且这个本性不乱来,“高下不相慕”。
“愚、智、贤、不肖,不惧于物,故合于道”。愚就像肾,因笨傻,故不妄动;智就像心,随时随地都在变化;贤就像脾,任劳任怨;不肖就像肝,威猛好战。虽有不同的特点,但都依本性劳作,不为外界迷惑,因此能够不惧于外物,都符合其道行。
心有三个写法:“忄”“心”,还有“慕”“恭”下的这个心。凡是“忄”都是发出去的,都是表现出来的,比如“情”;凡是“心”都是沉底的,比如“思”“愁”等。而“慕”“恭”的那种是心上加一份小心。
“其民故曰朴”,这句是对“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”的总结。
不朴实就是增添生命的复杂性,就是较劲,谁较劲谁难受。心以疏布为乐,所以目前只有心不生癌,它的本性就是散,而癌的本性是凝聚。
肺以肃降为乐,肺气沉不下去就会得病。脾以运化为乐,肾以收藏为乐,肾有点傻,见东西就藏,但再好的东西你也得吸收,吸收不了就得病,所以脾土克肾水,能消化吸收,肾才有“精”可藏。
终其一生,身体注定要成、住、坏、空。我们能做的,只是滋养和厚实自己的心灵。我们很多礼仪是牺牲自己来供给别人的快乐。非应酬不可,8点一定要结束。没这种拒绝的能力,你就没有成熟,在生活中有了主动权,才叫成熟。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谈到了女七男八的问题:女子在四七二十八岁时生命达到一个顶点;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,阳明脉衰,身体开始走下坡路。男子身体走下坡路的开始点在五八四十岁左右。
女子在21岁到28岁最健康,男子在32岁到40岁之间,不仅身体强壮,且意志坚定,这时生宝宝最好。男女婚配,两人隔10岁到12岁蛮合适。还有,现在女人太能活啦,很多女的还可以有第二春。
男人的气要正,女人的血要好。以后夫妻的鼓励语是:“阳予之正,阴为之主。”
◆ 女七
天,下为大,是人正面像,一横代表人之上,阳性。“地”字有土,“也”代表阴性。
《说文解字》:“也,女阴也。”“也”是女子阴部之象,凡从“也”字的,比如说水池的“池”,大阴唇、小阴唇,不正是女阴之象?“地”字是土地的女阴,只有阴才能生发万物。起名先查《说文解字》,不小心起了“张也”“万也”这些名字,就尬了。
女子初潮,甭管几岁,初潮就当算她生理年龄的二七一十四。如果50多岁才绝经,那50多岁就算她生理年龄的七七四十九。
月经下不下得来,能不能按时下来,跟阳脉、太冲脉有关系。现在很多女孩又节食又减肥,阴血不足,阳气也不足,故而停经的很多。
年轻女人阴部瘙痒,一个是排卵期,这时痒,属于阳气生发;一个是月经开始或结束时,这时痒,属于血不足。
21岁到28岁时,是女性生命最关键的冲顶期,一定不能任性,不能减肥,不能过度流产,否则就有一个糟糕的未来。
四七二十八岁,应该算一个顶点,四七之前快速地生长,之后就逐渐地衰退。
经期前后吃醪糟,也叫酒酿,吃个醪糟煮蛋就可。醪糟大补气血,且可除瘀血,但要加热后服用。因为治子宫病就是要从肝经治。
女性疾患要想除掉,最好的治愈期是月经期,只有在月经期,这时候女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。反过来讲,女性疾患里最难治的病,也是月经期间生大气造成的疾病。恰恰很多女性都是在这个时候情绪最激烈。女人一辈子都靠血养着,折腾一次,下月来月经时,血又不足了,人又没劲儿了,这样慢慢就形成瘀滞了……
男人比女人相对短寿,男人没月经,情绪没出口,再加上嗜酒,情绪就更郁阻出不去了。男人要想好,少喝酒、少吃药,成天高高兴兴,可谁能做到呢?基本都“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”。
精不足则抖,手会抖;气不足,“抖”就收不住,就是持续抖。只要“抖”,甭管身体哪儿抖,都是肝病。男人走路要特别有劲,女人若是走路也咚咚的,也是阳气足。
14岁到20岁这6年,女子身体也不盛壮,若过早开始性生活,也妨碍冲顶。五七三十五后,女人的生命开始走下坡路。
生活好了可以晚育,一胎最好28岁前完成。据说天才父亲基本是三十七八岁,女子相对年轻一点。
不是越晚绝经越好。女子正常绝经年龄应是七七四十九岁左右,有些女人怕绝经,就去补雌激素,过分补充雌激素是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第一杀手。
月经淋漓不断或一月内忽然来两次者,属过度劳累(包括心灵创伤),或元气大虚,统摄失职。绝经期总淋漓不尽,这一般跟子宫有瘀血或者肌瘤有关,人体试图破瘀而不得,反而导致淋漓,尤其快绝经的妇女,遇到这种要到医院做彻底检查,不要任其发展至贫血。如果是不太大的肌瘤,随着绝经期的来临,基本也趋于萎缩了,也不必再去受手术之苦,带疾延寿就是了。
关于激素,我曾咨询过制药公司:用一句话来说下激素的用途?他片刻说,杀鸡取卵。您什么情况下会用激素?他说年轻时若得了大病,可以用,快速解决问题后,靠锻炼让自己恢复健康。
胃经走乳房,奶水就是血的变现。乳汁的多少看女人化血的能力,不是看乳房的大小。胃气衰败,乳房也下垂。脾胃只要一调好,哪儿都立着。
母傻傻一窝,父傻傻一个。
凡小孩得病,先说大人。越缺爱的女人越折磨孩子,孩子的病很可能都是受妈妈影响的,而女人脾气不好又是男人的冷漠造成的。这是家庭的恶性循环。
中医不认为肥胖是病,而认为湿邪是病,真正能改变湿邪的一定是真阳的强大,和阳气的充盈。
妇科炎症最好不要沾西药。整个的下腹子宫,它的本性为阴,状态为“腐”,对治它的就是“阳”,而西药是阴寒之物,西药认为妇科炎症是霉菌等,所以要杀菌,而中医从不讲究杀菌,而是要改良产生霉菌的环境,环境改变了,自然霉菌不生。
肝血虚了,就会出现瘙痒等问题;阳气虚弱湿气重,则生囊肿;有寒,则容易生肌瘤。
胃主血所生病。所有的血液疾病,白血病什么的都应该从脾胃治。
人在妈妈肚子里第一个生成的定盘星就是鼻子,所以叫鼻祖。鼻子下是人中,恰恰是任督二脉的交汇点,怀孕最初期的焦虑会导致这个地方出问题,如兔唇。肺气为金,金生水,第二个生成的是耳朵,三点定一面,脸部的格局就定下来了。
阳明胃经,起于鼻子旁边的迎香穴,迎香穴又是大肠经的终止点。先天胃和大肠有问题的人,这儿会有一个痦子。前额疼,包括眉棱骨疼统统是胃病。
中医,看到筋就要想到肝,看到骨就要想到肾。颠顶痛是肝经,两边太阳穴痛是胆经,如果是偏头疼,左边是肝经,右边是肺经。
雀斑是根儿里带来的寒,不好治,西方人雀斑多。雀斑是久寒,但黄褐斑是后起的,黄褐斑不属于胃,属于小肠经,跟忧伤有关。
很多人生孩子后长黄褐斑,一方面带孩子辛苦,再有心情一直不爽,归根到底要治产后抑郁,不抑郁了,黄褐斑就下去了。
少年的青春痘也全长在脑门、两颊,都是胃寒,胃寒不单纯跟吃寒凉东西有关,最关键是跟心情不好有关。
胃是人的第二张脸,人是会表演的动物。人已经进化到能控制表情了,但是他还没法控制肉体。我们通常不把情绪带到脸上,但胃会绞成一团,堵死了。凡痛苦在胃里的表现就是胃疼,忍辱就是溃疡。
掉头发首先因为焦虑,思伤脾,脾虚也掉头发,再有就是肝肾虚。
肾气之余为齿,跟肾气相关的,是骨头和牙齿。牙齿跟肾有关,头发跟肝有关。智齿是肾气有余;头发长得快,是肝气旺。指甲上的竖纹和横纹全是肝气的表现,竖纹都表示肝有瘀,出现了横纹就说明身体开始变好,在慢慢地往外推。
一般看哮喘只看肺。呼吸绵长这件事谁管?由肾的收藏能力来主管,所以哮喘实际是个肾病,是肾的收藏功能失效的病。肾不纳气,上面就虚喘。中医反对“重调元气法”。对凡是让你舒服了的东西都要警惕,舒服并不是用药治了病,而是用药提前调取了你的肾精,病依旧存在,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、气血的衰败,激素只会越用越多。
◆ 男八
男人的气要正,女人的血要好。
男人是生发在前,收敛、收藏在后,女人却是越活越阳光,更年期以后更是重新绽放。
不长胡须,《黄帝内经》称之为“天宦”,一种是因为他先天气不足而血有余,太冲脉上不来,这种人胖,且不长胡须;还有一种是先天阳气的收敛功能特别强,能憋住而不宣发出来,这种人性情较复杂,不太好惹,男生女相,主大富大贵。
男子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,身体最壮;四八三十二岁左右,意志最稳定。
小姑娘喜欢成熟的男人,是聪明的表现,追求那种男人没有错,但她忘了,这些男人心智的完美全是老婆调教培养出来的,生生摘人家的果实不对,最好自己调教出一个才好。
《素女经》是中国古代一本专门讲房中术的书籍,其实也是一本通过房中术讲如何治病的书,但一般人看不到治病的层面,只看到淫秽的层面。古代说素女和玄女是黄帝的房中师,所以叫《素女经》。
“花不花,四十八”,是阳气衰竭于上的表现,肝气衰败,眼睛就花。“五十而知天命”—— 50岁了还怨天怨地怨社会怨命运,真是没活明白。
◆ 天寿
真人是道生,至人是全道,圣人是从道,贤人是修道。
“婉然从物”比“随遇而安”,一个是主动,一个是被动。拿一个圆盘子来,这水放到里面就是圆的,拿一个方碗来,水就是方的,这是婉然从物。
我永远是我,不跟环境较劲,什么环境我都能适应,这就是“和光同尘”。
“谭而不治”,谭是深,通“水潭”,这种人总是深邃而不乱,对事物不干预,只静观,这就是最高的境界。
上古之人可以理解为胎儿,也就是先天。胎儿只用了十个月,就完成了人类几亿年的进化,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。
《庄子·盗跖》说:“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。”活得长不长不是关键,关键的是动作不衰、生命质量好。真正的寿终是没病没灾,心里清清楚楚,安排好一切,甚至自己换好衣服,从容走掉,才算数。
欲念是阴性的,所以耗散阴精;喜好是阳性的,所以耗散阳气。欲望,是造病之根源。
有老人家欲望贲张的,不是气血足,而是虚阳外越、收敛不住的象。除了虚阳外越之外,还有一点,就是脸上的绒毛都没了,含不住光亮了,皮主收敛,毛主宣散,毛没了,肌肤腠理的交通能力也就消退了。
年轻人焦苦不堪,是混淆了欲望与志气,把欲望当作了志气。欲望志气都源于肾,但中医偏说左肾、右命门,于是有了阴阳,也分出了欲望与志气的不同,强言之:欲望为阴,自有阴鸷之气,一旦被压抑,便心浊气败,幽怨满怀。志气为阳,自有舒朗神气,暂时不得志,也能从容自在。
元气藏于肾,因此欲望或志气皆掀动元气,只是欲望耗元气,志气补元气。欲望易纠结挣扎,欲望大、身量胸怀小,就有担不起的痛,故耗。
◆ 四气调神大论
《尚书》是最早论述五行的,它说“木曰曲直,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”,不要把五行当作五种物质,所谓五行的“行”,就是道路通衢,是行动的方向和状态,不是五种物质。
水温润则上行,就不会腿肿脚肿。小孩阳气在腿脚,所以没这毛病。人老了阳气不足,阳气全在上面保护五脏,就顾不得下面,会腿脚肿胀。
“男怕穿靴、女怕戴帽”,男人阳气一旦不足了,固摄不住水的下流,生命就危险。女怕戴帽是女子阴重,一旦阴邪上侵“诸阳之会”的头部,也就危险了。这就是为什么女子怕脸肿、头肿,男子怕腿肿、脚肿的原因。
“肾液为唾”,现在人口干舌燥,就是肾的润上功能丧失,也就是阳气不足,寒水不润。干燥症不是缺水,而是真阳虚,因此治疗此病,一味地滋阴,就是方向性错误。
中医有一方子,名“交泰汤”,取黄连之苦,降心之邪火;用肉桂之辛热,温熏下焦肾水,如此就形成水火既济、交泰之势。也就是用黄连6克煮水,冲3克肉桂粉,对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奇效。
想让肾强大,要懂得强肺,这叫“肺金生肾水”,也叫“母壮子肥”。常咳嗽的人,凡能大声咳嗽的,说明肺还有劲儿。就怕没事总虚咳,还话痨。肺气虚者,就话痨。
肺不足,则肾不足,肾不足,精满则不思淫,精不满则思淫,也就是肾精越不足,越爱想色情的事儿。
真阳至少4个,天上一个,闪电;地上一个,石油;身上一个,肾阳;人间一个,白酒。
揉面,那面是越揉越筋道,这就叫“抟”,光双螺旋没用,还得“抟”,还得纠缠,那才有劲儿,这就叫阴阳互抟产生能量,这个能量就是“神”。
佛经总说“不可思议”,就是按你的逻辑能想到、能看到的,都不重要,只有你直觉到的东西才重要。别以为“神”就是一个人在那儿光焰万丈。神好比气场,看能影响多少人。
◆ 春三月
一天当中也有阴阳,有四季。春三月,是“夜卧早起”,到了夏天还是“夜卧早起”,到了秋天,是“早卧早起”,到了冬天是“早卧晚起”。想睡好,就要10点半左右,趁着11点之前入睡。
5点钟左右一醒就跑肚拉稀的,叫“五更泄”,得治,“附子理中丸”治疗此症很有效。
步,就是走,春天只需走,不许跑,跑属于快速生发。庭院就是限制,要在有限的、阴凉的地儿走走歇歇。因此“广步于庭”,是指第一要慢走,第二要有节制地走,要慢慢生发,不要快速生发,快速生发会要命的。
养病,最好的地方是家,而不是医院。
癌症是细胞的无序状态,什么能让生命从无序回到有序呢?放松,精神的放松,肉体的放松。越紧张越拧巴,越紧张,经脉越拘挛,气血就大乱。
春天像我们人生的童年,对待生机就是十二个字: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。
爱情是摘花、占有和蹂躏,这三个词不正是杀伐、掠夺、惩罚吗?所以爱情有它以爱的名义自私贪婪的那一面。爱,是浇灌、培育和赞叹,这三个词不就是生发、给予、奖赏吗?所以说爱是以奉献、无私和赞美为基准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春夏秋冬,其实讲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五气。凡春天闹病的,都在冬藏处没有藏好。而春天没养好,夏天就会闹病。
春天养什么呢?
一,养肝, 就是前面所讲的不能伤肝。
二,养脾,春天肝气当令,要防着肝木克脾土,脾土如果伤了,就无法生气、生血。
◆ 夏三月
婴儿身上有香气是身体好,年轻人身上有味有臭脚,也是身体好。如果身上没味了,或淡淡的腐味,说明气血已衰败。
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有:
一、心主血脉,血液黏稠,动力阳气不足,阳气不足阴血不生。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。
二、心在志为喜。人一紧张、郁闷,都会造成心脏压力。
三、心与小肠相表里,营养不足,精华少,如长期食用垃圾食品。
四、心藏神(两精相搏谓之神),胃、肾不足,也会造成心脏问题。
五、脾,营养过剩造成湿邪,心下急痛。
六,心脏动力源于肾,发电机动力不足,血液流速慢则产生瘀血。
所有病若都治好了,人有一个相,就是“虚”,就是“软”,但没病了,剩下就靠吃饭锻炼再把劲和肉慢慢长起来,就好了。
所以治病,一定要先泄后补,一定要先宣通,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补,里面若不空,补是补不进去的。没有消化吸收的能力,也是补不进去的。
夏至灸,治病;冬至灸,养生。
想气足、血足,要从吃饭入手。老艾祛“老鬼”,新艾祛“新鬼”。血虚的人慎灸,月经期和怀孕期慎灸。
夏至这一天,基本上前后四天,加上夏至当天,一共9天,用艾灸,可以治很多病。
夏至灸特别疼,因为夏至气血全在体表,所以特别疼。夏至灸,基本上有两个很重要的穴位,叫中脘和关元。
(胸下)肚脐中上四寸。两肋在胸间的交接处,与肚脐连线的中点,就是中脘。
夏至正午时分,找一露天阳台,地上铺好艾绒,裸体趴下,另外找人帮忙把艾绒铺遍全身,晒到全身微微出汗最好,此法甚驱寒,大爽。专治骨节疼痛、产后风等。但起来时千万不可吹风,最好擦干身体再起。
灸中脘,可治疗中焦一切病,比如腹胀、气喘、隔噎、食不下、食不化、胃疼、脸色差(胃经主要走脸部)、肚子疼,甚至癫痫等症,都可以灸中脘。灸中脘可以治疗一切脾胃病,髌骨软化症(胃经走膝盖),重灸中脘穴,可以快速恢复脾胃功能。
灸关元穴,可治下焦很多病。这是男子藏精、女子藏血之处,又是小肠的募穴,灸之,则阳生,即增加消化功能;灸之,则阴长,即吸收的营养物质多。
灸关元穴,几乎可治所有妇科疾病,可以治疗大小便失禁、溏泻、便秘、尿频、遗尿、遗精、阳痿、白浊、闭经、不孕、癃闭、便血、尿血、少腹瘀血等。
医家徐灵胎云:“哮症非灸不能除根。”
◆ 秋三月
秋天“早卧早起”,早卧以避初寒;早起以从新爽。
养生不是晚10点钟回家睡觉,而是天一擦黑就回家陪家人,才叫养生。
长年处理政务,会让人落在俗事上,越来越不高级,而学习,就是把气收回来的方法,就是从形而下抽身,在形而上里徜徉一下,人就会站得高远些,这就是“使肺气清”。
古代吃两顿,早晨五六点钟出去干活,上午九十点钟这顿叫“朝食”,下午四五点钟这顿叫“飧食”,吃完七八点钟就睡觉了。
好汉子顶不住三泡稀,大便若长年拉稀水泄,就是阳明之气大衰。中医里,胃和大肠同属“阳明”,是阳气最足的地方,如果吃什么拉什么,首先是胃气大衰,不能腐熟食物;其次小肠为太阳,负责分清泌浊,不能分清泌浊,说明小肠也失职了。人吸收不了营养,久之,人则虚弱。
《四气调神大论》讲睡觉,讲怎样运动,讲精神放松,没讲怎么吃。吃在第二十二篇《藏气法时论》中有讲。
《周礼·天官》里讲了四季怎么吃:“凡:食齐,春时;羹齐,夏时;酱齐,秋时;饮齐,冬时。”
春天养生吃种子,不吃衍生物。牛奶就属于衍生物,牛奶泼在地上,什么都长不出来。陈粮呢,在热量上、在生发之力上和味道上都偏弱、淡味。而淡味最养脾胃。
夏天脾胃虚寒,要吃一些易于消化的汤羹。
秋天多食酱剂,指发酵的东西。
冬天注意“饮剂”的问题,就是喝酒。冬天气血都深藏而保五藏,稍喝点酒,可以用酒的生发特性通经脉,抵御寒凉。
冬至前后,吃当归生姜羊肉汤,此汤温经补血,温中止痛,又可祛寒。
◆ 冬三月
只这一季是“晚起”,“必待日光”。
冬天动物都提前增肥御寒,此时减肥,不是夺命吗!
冬天过分洗澡,等于毛孔不断地宣开,就伤精。过去是澡堂子,冬天基本一礼拜洗一次。
“冬不按跷”,冬天一定不要多按摩、刮痧等,这些都相当于扰乎阳,都得节制。冬天过分做,就会使气机过分开泄,对阳气一定有损伤。
春养生,夏养长,秋养收,冬养藏
春天对应的是肝,夏天对应的是心,秋天对应的是肺,冬天对应的是肾。
痿,是精少,属阴虚,比如手的动作,手拿着水杯,就抖,这就是精不足,支撑不了他的动作。还有人总抖腿,也属于精不足。厥,是身体的动能不足,打不到末梢,属阳虚。
心主血脉,心不能把血打到末梢,身体则畏寒。岂止手脚是末梢,皮肤也是末梢,头顶也是末梢,脸也是末梢,阴部也是末梢,只要这些地方供血不足,都属于心气不足。
让手脚热起来的方法,可以通过锻炼,像揉核桃那样活动手很有效,每天泡完脚后躺在床上,左边36下,右边36下,坚持100天,会有惊喜。最根本的还是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。
犯心脏病的人,牙龈先出问题。心是脾之母,脾经里有一条“心下急痛”,也就是说脾病会造成真心痛。脾的外象就是牙龈。
嘴唇的所有问题都是脾的问题,老起皮,嘴唇上老溃疡,嘴唇边上长疙瘩,全是脾病。
肺开窍于鼻,得鼻炎的人性情要强,活得压抑,多思伤脾,长大后离开家,鼻炎就无药而愈了。鼻炎是实证,过敏性鼻炎是虚证。得鼻炎的人都有点性格,是隐秘的沉思者。可过敏性鼻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过敏性鼻炎初起的时候,可用《伤寒论》“麻黄附子细辛汤”。好几年的老病人,这药就不太管用了,得先吃别的方子,但最后还是用此方。但现在在药房拿不到。过敏性鼻炎一般发作时间跟节气有关,春秋发作最多,而麻黄正好有治疗春秋时疫的作用。
喷嚏是人体试图要把寒邪从肾那儿带出去,而细辛恰好专寻肾寒,肾寒一去,喷嚏立止。
◆ 贼风数至
一屋子人,出去被凉风一激就感冒的,一定是心里有着急事,或情绪不稳定的人。
中风的第一种情形是湿邪。每天确实要有适量的运动,或少思虑,让脾充分运化,才可以阻止“湿”和“痰”的形成。
第二种情形是身体内有恶血,也就是瘀血。
第三种情形是情绪的大起大落。气火攻心,就会中风。
第四种情形是新寒与旧病相连。毛孔反复开合就伤肺,肺为身体里最娇嫩的脏器,一旦受伤,就难治。
第五种情形,是汗出太多造成内虚
汗为心液,大汗淋漓则伤心,心为生命之动能,心伤则不能泵气血到体表,体表就虚。这时,即便没有贼风,人也会因为内虚而中风。
内无眷慕之累,外无伸宦之形,此恬淡之世,邪不能深入也。
当今之世不然,忧患缘其内,苦形伤其外,又失四时之从,逆寒暑之宜,贼风数至,虚邪朝夕,内至五藏骨髓,外伤空窍肌肤,所以小病必甚,大病必死,故祝由不能已也。
子之所慎:齐,战,疾。”一生最警惕的就是战争、疾病和斋戒。
“道法自然”是叫你别较劲,只是用一颗安静的心,去听、去观、去照、去觉知,盘腿,调呼吸,只是为了提升你“观”和“照”的能力,而不是修行必需的。
夏天易犯心梗,先是心肾不交,常年熬夜就会心肾不交,兼之夏天天热,又大汗亡阳,汗为心液,诸多问题挤在一起,易心梗。
人能高烧,说明心肾还有劲儿,没劲儿的话,就是低烧。高烧的可怕在于:老不退的话,少阴心肾就有衰竭的那一天,少阴心肾衰竭了,身体就崩盘了。
脾和肺,在中医,同属于太阴,“太阴不收,肺气焦满”—— 就是说脾胃一坏,就无法生气、生血,肺也就病了。
◆ 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
吃好东西是养,可好东西也是要用元气来化的。高能量的东西要靠人调动更多的气血去化解它,化解时觉得自己精神旺盛了,但不知这是提前动用了你的气血。
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
“从阴阳”,跟着自然规律走,就是不吃反季节的食品,不乱吃补品,不黑白颠倒。
真正治病的不是“药”,而是真阳元气。药,只是真阳元气的辅助与助手。
◆ 生之本,本于阴阳
半身不遂的人,你要想让他康复,最快的方法就是得狠下心来,让他像小孩那样,从爬行开始,因为爬是最能协调全身的。小宝贝呢,一定要鼓励他多爬,而不是鼓励他先学走。
一到下午就不舒服的是阳虚,因为上午还有老天的阳气帮你撑着。阳气最大的作用是固摄,所以叫卫气。
躺在床上睡着了,按说全身气血都放缓了,可你还在那儿出汗,甚至是黄汗,这就是阴阳俱虚。
“肺神为魄”,肺又主皮毛,所以汗又称“魄汗”。
坐月子的产妇,不是不让洗澡,而是不让着风。这时一旦着风,尤其寒风,就是久治不愈的“产后风”。怎么能不着风?浴室里把身体完全擦干,同时穿上衣服袜子,把脚踝处包好再出来,就不会得月子病。
《金匮真言论》:“夏暑,汗不出者,秋成风疟。”老公床单全是黄汗,是严重的盗汗。黄汗就是脾出了问题,起码是糖尿病。
以夜里11点为界,阴、阳之气到了晚上都要收了,这时候阳气不收,阴气也不收,睡着了也出汗,就叫盗汗。
睡觉时,只有一种人出汗是可以的,就是婴幼儿,四五岁或者七八岁之前睡下时都有可能出汗,但他出汗是因为他身体太小,他必须快速代谢,所以才会出汗。但一般来说,夜里11点以后胆气一振奋,他的汗也就慢慢停了。大人盗汗的,要及时看病,属于阴阳俱虚。
所有出汗,最好是“沾濡汗出”,就是全身微微出汗。手心微微有汗是心没事,脚心微微有汗是肝肾没事。
大脚趾有隐白穴,很多人的痛风先在此处痛,这就说明痛风是脾经的毛病。所以肝脾肾三条大阴经全在脚上,而膀胱经、胆经两个阳气最足的经脉也在脚上。
凡穴位里有名字为“海”的,都是大穴位。
少海穴所治病症为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病,如癫狂、吐涎、项强、臂痛、齿痛、目眩、头风、气逆、瘰疬等。没事的时候常拨一拨少海穴,很疼,但对强壮肺和心有帮助。
肝有病,气在两腋。西医认为两腋是淋巴系统所在地,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统,它遍布全身各处,尤其以锁骨、腋下和大腿根部为重点,这些地方恰恰跟肝经、任脉、冲脉等有关。
闲时可两手交叉置于脑后,两肘外展,能够疏肝解郁。
脾有病,在两胯。可以学跳舞,尤其是肚皮舞,以动胯为主。
肾有病,其气在两腘(腘窝)。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筋结,都与膀胱经气化不足有关。
8个点:两肘、两腋、两胯、两腘窝,平时站立时,都要虚着点,比如膝盖要微虚,就是别累着腰;松胯,就是松脾;沉肩坠肘,就是虚心肺;虚两腋,就是疏肝气。
人的上下、左右、前后,就是六合之内,九窍,就是接受天地之气、和天地之气交通的地方——两眼睛、两鼻孔、嘴、两耳、前阴和后阴。
肝开窍于目,一个人是否聪慧灵活,全看眼神。没事像京剧演员那样学会转眼珠,是让自己年轻化的一个办法。
◆ 术数
中央脾土为五,左肝为三,右肺为七,肝神为魂,肺神为魄,所以又有三魂七魄之说。
1、2、3、4、5这五个数字叫“生数”,6、7、8、9、10这五个数叫“成数”。 成数是生数加“五”。要想成就,也得找到自己的那个“五”或土,就是土德,就是德行要厚,要纯朴。
“一六北方水,二七南方火,三八东方木,四九西方金,五十中央土”。其中,十是土之数,二是火之数,土味为甘,火性为温。大枣性味正是甘温,得五气之正,俱土德之全。
很多人担心食品安全,但只要你有强大的肝和脾,还是可以把垃圾代谢掉的。
◆ 因天之序
看任何派别,都要考察其制方之人、命名之义、立方之因。朱丹溪出身一般,后学习理学,接触的病人大多是有钱人,有钱人多妻妾,自然相火妄动,滋阴尚可。李东垣出身豪门,反而对豪门不感兴趣,且多爱护弱小,他的医学主张《脾胃论》反而是为平民百姓而作。而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在这方面就很少偏颇,守的是中道。
六味地黄丸
金匮肾气丸化裁来的方子。金匮肾气丸是由干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桂枝、附子八味药组成,因此又称八味丸。它跟六味地黄丸就差两味药,差哪两味?差桂枝和附子这两味阳药。没这两味阳药,六味地黄丸就是一派滋阴的药。八味丸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,是治阴阳两虚的救命良方。
六味地黄丸是宋代一个叫钱乙的人。钱乙是儿科医生,他把金匮肾气丸除掉了桂枝和附子,化为六味地黄丸,给小孩吃。小孩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服用这个药,叫“阳强不倒,六味地黄丸主之”。长期吃六味地黄丸的人,死时会流油汗,就是“久服地黄暴亡症”,因为地黄滋黏,肾气不足以化,就会有问题。
小男孩勃起叫“无欲则刚”,他不是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产生的欲望,而是他先天元气特足,所以无欲则刚。若阳气强大到憋住了,就叫“阳强不倒”,这时就需要用六味地黄丸救急以倒之。什么叫阴?阳主散,阴主收,六味地黄丸一吃以后,阴精一下子就把阳收回来了。可现在大家常用这个治什么病?治中年人的阳痿,这不治反了吗?
现代人需要的不是补肾,是解压。头上边压力大了,就抑制脑垂体和脑下垂体,而这两个腺体才真正决定你的性能力,也就是说,下面的事儿归上面管,你若情志不舒,压抑愤懑,自然对人生无有任何情趣。
《伤寒论》一共113方,第一方就叫桂枝汤,又叫群方之首,桂枝汤煮出来不像药,特别香。
桂枝通心阳,如果你出现胸闷、气短,心脏大面积堵塞,桂枝配伍得当的话,是一种解决心脏疾患的良药,比如苓桂术甘汤。
《医法圆通》:“病之当服,附子、大黄、砒霜皆是至宝;病之不当服,参、芪、鹿茸、枸杞皆是砒霜。”
“药之害,在医,不在药”。
为什么过去人参长在山里,而且必须是东北的深山里呢?得山之厚,才有真营养。粮食要种一年,猪也至少要养一年,得四季之气的,才是最珍贵的。
◆ 精与神
《黄帝内经》“两精相搏谓之神”,两精,指阴阳,阴阳互抟,其运动纠结所产生的能量就是“神”。圣人就两件事,一件事是抟精神,一件事是服天气,服天气就是天人合一。
性教育:
1.欲不可早:破阳太早则伤精气,破阴太早则伤血脉。
2.欲不可绝:中医讲,独阳不生,孤阴不长。圣人不绝和合之道。
3.欲不可纵:增加精气,避免损耗。
4.欲不可强:尤其是酒后不要行房,酒易在体内产生湿热,从生育角度讲,湿热会导致男子的精子纯度不够,精液瘀滞。凡事,越悠然,越养生。
5.欲有所忌:逢晦朔、雷雨、日食、大寒、大暑时节,此事当免。
逢“三虚”,莫做爱。“三虚”分年虚、月虚和日虚。
年虚是指冬至和夏至这两天,都是阴阳气机转化的时候,天地之气的运动较为活跃,而人体却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,所以最好不要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和前后几天行房,一方面耗损元气,另一方面精血质量不均衡。
晦朔之时,天地间的阴气过盛,这几天也最好别做爱。美好的事最好在花好月圆之夜进行,顺应天地,道法自然。
日食、月食出现的时候,是天地间气机变化最为强大的时候,这时自然界的外力容易损伤身体。
◆ 情志伤阳及皮肤症状
人在大怒的时候,气血逆乱,而出现气血隔绝的问题。血脉郁结于上,会出现突然昏厥。发火伤阳。吃中药或锻炼完,更不能生气。
大怒伤阳后,身体出现半边出汗,甚至偏瘫的病症,偏枯就是半身不遂。左肝右肺,所以,气阻血凝,右病偏枯;血瘀气梗,左病偏枯。说白了,右边偏枯,是气病;左边偏枯,是血瘀。
病长在皮上,是老天厚爱,若长在五脏六腑里,得多痛苦啊。你说长在皮上多难看啊!可“药王”孙思邈一见到皮肤癞巴巴的人就认为是天生的修行人,老天自给屏障,不必在人堆里混。
疔之小者为痤,更小为痱,大者为疮。
青春痘大多循胃经走,年轻人的青春痘源于胃寒和郁闷,而痤疮大多从下巴循小肠经走,所以痤疮源于营养过剩和焦虑。跟吃肉食多,且阳气略虚,化不掉湿邪等,也有关。
粉刺若长在下巴上,女孩子就是宫寒,男孩子就是相火妄动,就是想男女之事了。膏粱厚味,多吃这些好东西的结果,就是足以生大的疔疮。
皶,皮肤上长渣皮的意思,一般指鼻子上边的酒糟,称鼻皶。《本草纲目·百病主治药下·鼻》:“鼻皶,是阳明热及血热,或脏中有虫。”
皮肤出问题,首先是卫气受伤,也就是阳气受损。其次,肺主皮毛,皮毛病别专盯在皮肤上,要治肺气虚。肺主皮毛,紧张多虑,先损皮毛。
人绷着,肢体语言少之又少,就知道打嘴仗,连个架都不会打,怎么能解玄府肌肤紧痛之症呢!背撞树、蹭墙,这些都可以纾解后背之紧痛。年轻人建议多抱抱,别把生活过得那么紧张严肃无聊。
忧伤肺,别老焦虑,就不得这病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你代谢好,身体内部和体表就没有垃圾。把情绪调好了,休息好了,皮肤病必然变轻。
皮肤病总根源有三:
一是焦虑,二是乱服药,三是免疫力低下。如果病都长在皮肤上了,那身体里面一定有点儿虚,虚则很难凝聚成“癌”。而皮肤病的乱治、乱服药恰恰可以致癌。
皮肤病特点:
1.一般冬天症状严重,因为人体气机重自保,冬天气血内收,管得了里面就顾及不到外面。
2.夏天症状轻,因为天热气血外浮,体表得养,则症状轻。而湿疹类的病症却因阳气的外引而夏天容易症状严重。
3.容易在节气前后发作,因为“肺主治节”。
如何养皮肤?
1.肺主皮毛,皮肤称玄府,是人体隐秘的呼吸系统,忧伤肺,忧虑则伤皮毛之开合,舒缓呼吸则养之。
2.脾主肌肉,脾虚则面黄肌瘦,或面庞浮肿,没有弹性。
3.面部主要是胃经巡行,胃生气生血,胃不好则脸不润泽。
4.小肠经过颧,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情不好则颧生斑。故养皮肤在于养心、肺、脾、胃。心情愉悦,呼吸舒缓,好好吃饭,适当运动,则唇红齿白,明眸异彩。
◆ 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
《伤寒论》治咳嗽喜用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辛味药既可以起到辛散的作用,又可以起到“润”的作用。干姜辛热,可散肺寒,可润燥咳。
“强直性脊柱炎”,老人就叫“大偻”病。督脉,主一身之阳气,颈椎僵硬、后背僵硬、后背疼痛、腰部僵硬、腰椎间盘突出等,统统跟阳气大伤有关。
久视伤血,而且肝主筋,肝病,血不濡筋。总之,养骨的秘密在于养血,养血的秘密在于养肝,养肝的秘密在于睡眠好、吃得好和心情愉悦。养生不过睡觉吃饭。
死人身上会出现瘀斑,其实瘀斑先显在哪儿,哪儿才是人最虚、最腐处。同是心脏病,上午八九点钟死的,真正的病根在脾胃;中午死的,病根在心脏;而下午六七点钟死的,病根在肾。
肾精不足为善恐。肝主惊,也就是肝精不足,人就惊恐。肾精足的人,往好了说,是坚定;往坏了说,就是有点儿傻。肝精足的人,往好里说,是勇敢;往坏里说,就是有点儿愣。
总惊恐的人,脸上会出现青色或黑色。比如山根青,就是两眼之间的鼻梁上有青筋,有人两眼入两鬓处也有青筋,都是受过惊吓。尤其是小孩,经常会看到山根这儿是青的,有青筋,这是在妈妈肚子里受到过惊吓。怀孕的时候母亲脚下有踏空的感觉,胎儿就有可能吓到。为什么说古代胎教严谨?就是要给母亲一个极端安全、安静的环境。
◆ 风者,百病之始
“清静则肉腠闭拒,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,此因时之序也。”
“没有内急不感外寒”,内急外寒相搏,人就会因为着急而重病。
面瘫是虚证,吃药远比扎针管用,光在血脉上做功夫,是好不了的,而且,虚者不扎针,越扎越虚。从原理上讲,面瘫,是面肌无力,属于脾;嘴歪,属于胃,眼斜,是肝风内动,吃药当从肝、脾、胃入手。
大人面瘫,基本是脾胃病,且很可能受到过大惊扰、大恐惑。所以需先解其心结,然后对症下药,但所需时间要比孩子久。不知为什么,得这种病的人,都会选择先扎针,一般一两个月后无效,才想起吃药,这很耽误病情的。
“平旦人气生”,日暮的时候,我们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虚弱了,“气门乃闭”。早上不要太赖床,会压抑阳气的初起。早上起来,慢睁眼是养生的。中午的阳气太盛,要闭目休息一会儿,让神气不要过于宣散。年纪大了,午睡养心。
晚上唱歌,是耗散阳气;晚上吃太好太多也耗散阳气。所以晚饭跟家人吃,清淡地吃,就是涵养阳气。
◆ 阴与阳
神仙是纯阳,鬼是纯阴,都看不见。人恰是阴阳互根之体,阴阳一旦缺失,或打破内在平衡,人就会向内、向外去寻找,向内,就要自我修复;而向外寻找的结果之一,就是男女情感,或婚姻。一个男人、一个女人在神的面前结合,并表示生死与共,终身厮守,这便是人间最好的神话。
生命本来闭合、自足,但开了窍以后,就不再是封闭的了,九窍通五脏,如果耳朵聋了,眼睛瞎了,嘴巴没滋味了,鼻子也不能闻味了,五脏就出大问题了。从外知里,以窍知脏,就是《黄帝内经》的高妙。
《五藏生成》:“诸髓者,皆属于脑。”女孩一辈子消耗的是血,男孩消耗的是髓,男孩为阳,多耗散,先天要足一些;女孩为阴,多收敛,后天越来越足。
◆ 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
血水要想动起来,又得靠气来推动,所以中医说“气为血之帅”。
“药”的繁体字为“藥”。上面是草部;下面是“乐”。
古代把琴、瑟、笙、磬、埙这五种乐器,按五行匹配,南面为尊,对应的是琴;北面为卑,对应的是瑟;东面对应笙,笙,相传伏羲所作,代表生发之机,吹笙就是希望国家人口众多、兴旺发达的意思;西面对应磬,由金石所做,代表肃杀之气;中间对应陶土制作的埙。
孔子最喜欢的乐器就是埙,守中庸之道嘛。埙为陶土所烧制,虽然外表不起眼,但重要性不可取代,因为埙起着合五音的作用。当五音起伏不定的时候,就是由埙中土的性质来定调。
高热像电脑格式化,尤其是小孩的高热。婴幼儿发热,用温水给他擦拭就会降温,想办法让他大便了,就舒服很多。小孩基本没有情志问题,就是从吃喝上得病,况且孩子不装病,稍微舒服点儿,他就去玩了。一旦难受不舒服了,他就睡,这就是自保。现在很多孩子一得病,母亲一焦躁,孩子就更紧张,越紧张,气就越往里收,就越不容易好。
手心有汗心没病,脚心没汗肾没病。
现在好多人是烧不起来的湿柴,谈恋爱,干什么都没有兴趣,其实就是抑郁了,抑郁的人,就是湿火柴,第一件事是先燥干,分“精”的燥干和“神”的燥干。“精”的燥干,是祛湿;“神”的燥干,是重建正能量。
◆ 三焦
寒一入里则生内热,这个热是为了驱寒而逼出来的热,所以中医不叫发烧,在《伤寒论》里一律叫发热。
夹杂食物,是脾虚;如果便秘,是大肠燥气过重,或中焦气滞;如果不成形,是大肠火不足;如果有拉不尽的感觉,是肺气虚……
心之官为思,心、脾精不足,记忆力就差。这时医生就爱上两个药:远志和石菖蒲。用远志祛痰开窍,用石菖蒲开通心窍,安神益智。
夏天得的心脏病和腹泻病,全是春天没有养好,千万别找眼前的原因,要找前一季的原因。
“秋伤于湿”,为什么会咳?首先,咳,属于自救,是要把上焦的湿邪、寒邪咳出去。
心脏突突,叫心悸,又叫风水心。心跳加速,就是想把水赶跑,可又没劲儿,就心慌。上什么药好呢?苓桂术甘汤。“苓桂术甘汤”这方子就茯苓、桂枝、白术、甘草四味药。
小孩后背的肉一捏,就可以提拉起来,就叫骨肉分离,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,其实,骨肉之间的筋膜就属于三焦,如果骨肉粘连了,就是三焦不通。小孩天天捏脊的话,身体就强壮。
白术强腰脊第一,如果人老懒,腰挺不起来,可以用白术泡脚。
《伤寒论》里讲到一个很严重的心脏疾患时,用了一个方子,叫作“炙甘草汤”,其中甘草用到半斤的量。可以说,炙甘草对心脏问题的解决,特别重要。
甘草,味甘,气平,性温。张仲景有70多方用之。茯苓,渗上焦湿;白术,祛中焦湿;桂枝,通心阳;甘草,强心。
脾病的根有三:风、寒、湿。
痿,是精少,属阴虚;厥,是身体的动能不足,气血打不到末梢,属阳虚。
春天的瘟疫源于冬天为寒邪所伤。
◆ 五味
任何一味中药都有天气和地味。天气,就是二十四节气;地味,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。
真正的甘味,一定是不酸、不咸、不苦、不辛,同时,又是酸、苦、咸、辛杂糅出来的淡味,而绝非“甜”。即甜,是感觉;甘,是本性。
一大早起来就吃甜食的人,一般都缺爱,所以喜欢那种甜蜜、细腻、黏稠,甚至齁嗓子的感觉;而不缺爱的人,自身就会产生甘露般的唾液。这个缺爱有两点,第一是你缺别人的爱,第二是你缺爱别人的能力。
肝喜酸,心喜苦,脾喜甘,肺喜辛,肾喜咸。《灵枢·五味论》:“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肾病禁甘,肺病禁苦。” “苦走骨”,脾胃因五味过苦而不能收纳精气,骨头不得所养,因此苦味伤骨。牙齿是肾的余气所变现,牙齿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肾的情况。
心脾肾虚了,人才喜咸。而不是喜咸造成心脾肾的虚弱。过食咸味,会使骨骼损伤,肌肉短缩,心气抑郁。多食酸以后就会伤脾气,叫“脾气乃绝”。过食辛辣,则伤气血。大蒜和辣椒都过于厚重,所以都不入药。
《藏气法时论》:“辛散,酸收,甘缓,苦坚,咸耎(软)。”咸本生骨,但过咸则伤骨,因为咸有软化骨头的问题。
胃像炉鼎,收纳万物,腐熟万物。生气、郁闷、忧苦等都会伤胃。养护脾胃在于少思、少郁闷,不争强。
长青春痘是胃寒轻症。什么会造成胃寒呢?第一是郁闷,第二是冷饮。脸颊和额头,这两块地方都属于胃经。两种方法都可以治好青春痘,但用热药宣散寒邪,是治愈法。
胃的上口是贲门,下口是幽门,所以幽门螺旋杆菌,绝对属于阴寒。胃,寒邪实时,是口臭;气血虚时,是溃疡。久之,再兼生气郁闷,恐惧悲伤,就会生成肿瘤,这就是现在胃病特别多的原因。脾不运化,则腐;胃气不降,则上壅,才会造成口臭。
生气伤胃,而生大气就可能得胃癌。凡大病,都跟情志有关。无聊之气,好的,因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”。不好的,因“恨不知所生,百无聊赖”。女子一生,情绪为大,生也情,败也情。
◆ 谨和五味
中国最早的医生叫“食医”,是伊尹。范仲淹:不为良相,即为良医。
先医庙里,有《黄帝内经》里黄帝的九位老师,比如岐伯、伯高、少师、太乙、鬼臾区、俞跗、少俞等,然后就是伊尹、扁鹊、仓公淳于意、华佗、张仲景、皇甫谧、王叔和、抱朴子葛洪、真人孙思邈等,这都是《黄帝内经》之外要了解一下的人。
“夫三群之虫,水居者腥,肉玃(绝)者臊,草食者膻。”
天地的精气,一般是“出三入一”,耗散多,补给少。所以要好好吃饭,不吃饭,半日则气衰,一日则气少矣。
粮食和药的最大区别,在于药有偏性,食物是平性,所以食物之性都带有“甘”字,“甘”就是平性的代称,比如粳米其性甘凉,麦子其性甘温等。小麦冬种夏收,得一年四季之气,尤其得夏气,麦子大补心气,心气又跟脑子相关。
走路的时候“吸吸呼”。就是走路时甩胳膊,吸两口呼一口。
身体弱的人不能多吃豆,消化不了。
◆ 四时之胜
木配春、火配夏、金配秋、水配冬。土怎么办?中医文化按一年四季各占90天为由,要求四季各拿出18天,共72天,给长夏,以配土。如此,一年四季变五季,每季72天,五季共一年360天。而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,配五季中之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。
有夏之生长、秋之收敛、冬之收藏,都不行,一定要有长夏之“化”,才成。最伤脾的,就是思虑,所以长夏要给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放放假,天热,多喝茶,多打盹,少想事儿。
更安全的是理中汤,因为理中汤就是张仲景为暑湿瘟疫而出的一剂良方,理中汤属于经方,藿香正气是时方。经方比时方好。
不可过分吹空调,养成喝热水、矿泉水、常温水的习惯,不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吃,尤其是冰箱里的西瓜。西瓜,天生白虎汤,最寒。冰镇西瓜吃多了反而容易中暑,因为胃更寒了。尤其是别熬夜。
◆ 用医理分析二十种疾病
美国医生认为第1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骨质增生。
肾阳不足,则骨关节寒凝,所以热敷、艾灸、药浴,一定管用。
第3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甲状腺结节。甚至包括甲状腺癌,因为它是一种懒惰的癌症,不转移,不进展。
腺体的病都属于先天免疫系统,中西医都很难办,西医有激素,就是靠调取元气来平衡指标。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跟肝经关系密切,也是一种情志病。甲状腺的窘迫源于我们内心的压力和对外界的焦虑,当我们无法说服自己、也无法说服他者时,甲状腺的分泌就会失衡,从而使自我的沟通能力、自我与外界的沟通能力都出现问题。所以,甲亢的人情绪暴烈,甲减的人情绪沉迷低落。
传统医学和道学都强调放缓呼吸的重要性——让呼吸,像潮汐,缓缓而来,又缓缓而退;心智会由此而平静,现实也由此而静静地浮现它本来的面貌。
美国医生认为第4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痔疮。有句话说十人九痔,意思是这病很普遍。没有引起出血的严重痔疮一般不需要治疗。
不乱治,是美国西医的本分;挖病因,是中国中医的强项。
第5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鼻炎。他们认为许多鼻炎和环境刺激有关,是一种变态过敏性反应。根本不用大治,也很难治疗断根。
这个病和人的性格有关,需要适度的容忍。脑部的压力会导致鼻炎,就这么简单。过去,人得鼻炎多,今人得过敏性鼻炎多。
“市场医学”基本把难对付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种:遗传、基因、免疫力。所以有这些问题的,就不是抗生素等能解决的。百姓的自救还是锻炼、睡觉,加吃饭。
人为什么会对花粉、腰果、花生、脏空气、鱼……过敏呢?这些都是高能量的东西啊,都是对人有益的东西啊(当然除了脏空气),但这些高能量也需要调元气来消化吸收。元气不足的人一吸入花粉就过敏,其实这也属于人体自保,也叫虚不受补。现代人,似乎不会哭泣了、号啕了,但过敏性鼻炎却可以让我们鼻涕一把、眼泪一把,而这,就是当下我们难以启齿的人生……
第6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心脏期前收缩。特别见于年轻人。药物、浓茶、精神因素、睡眠都会引起心脏期前收缩。“心悸”,也就是心突突跳,属于心肌缺血。其实这也是人体自救,心肌缺血,人体会自觉地加速以满足心的要求。
第一,“心主血脉”,血液黏稠,就是阳气动力不足,阳气不足,则阴血不生。
第二,“心在志为喜”,人一紧张、郁闷,都会造成心脏压力。
第三,“心与小肠相表里”,如果人长期食用垃圾食品,比如速食食品,小肠就会营养不足,精华少,供给心脏的能量就少。
第四,肝木生心火,肝血虚,也会造成心脏疾患。
第五,心火生脾土,真心痛的病根在脾,也就是营养过剩造成湿邪,会“心下急痛”。
第六,肾水克心火,心脏的动力源于肾,就好比发电机动力不足,血液流速变慢,渐渐地就产生瘀血。而神的层面,则指“心藏神”,胃血不足、肾精不足,心力就弱,心力弱人就倦怠,没有精神。两精相搏谓之神,心阴与心阳交通无力,人就神不足。
第7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关节疼痛。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疼痛、肩关节疼痛、肘关节疼痛。这是很常见的劳损性疾病,疼痛严重的吃一点儿止疼药,或者用电吹风吹吹,都能缓解。关节病,属于肺,因为“肺主治节”。
第8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慢性咽炎。他们认为慢性咽炎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性疾病。
只要人情绪紧张,喉部就有痉挛,所以,放下、放松,很重要。
小孩常犯扁桃体炎,也是情志问题吗?是,小孩也常被妈妈吼叫“闭嘴”!小孩更常有不被满足的时候。那需要割掉扁桃体吗?当然不需要,扁桃体是我们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大门,怎能说割就割了呢?!
老人呢,咽喉病叫“梅核气”,就是喉咙处有异物感,可到医院检查又什么都检查不出来。其实它就是隐藏在你意识里的那个纠结和痛苦所形成的气团,它阻碍了你的表达。
中医认为咽炎属于阴寒。咽喉是群阴之所聚,所有阴经都要走咽喉,百会阳气生机不旺,咽喉就闭塞不通。
有人咽喉一难受就含润喉片,殊不知,那里面一有微量激素,可以扩充血管,放松咽喉痉挛;二有薄荷类寒凉药。
第9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单纯性肝囊肿。身体各部分的囊肿都应该归属于湿气,比如子宫囊肿等。
第10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就是子宫肌瘤。
第11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宫颈糜烂。
子宫有强大的自愈、自洁能力,所以,如果你成天高高兴兴的,同时也锻炼,这病自己会消失。
第12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乳腺增生。乳腺增生超过三年没有改变,就不需要关注。
第13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盆腔积液。
第14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湿疹。大人的湿疹得治,但不是治湿疹,而是治疗他的内在焦虑,焦虑一去,湿疹即好。一般的焦虑,湿疹会长在两手虎口处或手指上。厉害的,会长在手心里,劳宫处。
第15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耳鸣。太阳小肠经受寒,加上心情抑郁,会造成耳鸣耳聋;三焦不通会造成耳鸣耳聋;胆经被憋、经常郁闷也会形成耳病;只有老人的耳病才是肾精大伤。但现在的医生看到耳病就只会从肾治,所以百无疗效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“心开窍于两耳”,所以耳病至少要看心和肾。
第16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偏头痛。
第18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灰指甲和脚气。什么人爱长脚气,生活状况特别好的人,一个是缺少运动造成的湿,一个是吃的东西太精了。所谓吃的东西太精了,就是里面缺一样东西。什么呢?孙思邈说,缺糠皮,所以他用“白皮粥”治当时的脚气,也就是糙米粥。后来西方医学也是从糙米糠皮里提取维生素B6,专门治脚气。
第19种不需要治疗的病,是病毒性感冒。
随便议论别人的方子是从医者的大忌。一个好医生,首先要给病人开出生活方,让他改变生活方式,改变固执的行为,也就是给人以一条欣欣向荣的生路;其次才是治病方;最后还要有锻炼方;等等。
前额痛兼眉棱骨疼痛,属胃经病,所以一般还伴有恶心、吐酸,这就是胃气不下,胃有寒邪,懂中医呢,就吃点儿吴茱萸汤等,不懂呢,就用筷子触一下咽喉,吐完,喝点儿温热的水,休息一下就好了。两边太阳穴疼呢,就属于胆经气机上冲,而有的人是偏头疼,左边偏头疼呢,一般属于肝血虚,特别是不吃饭减肥的女人,容易有这个问题。
要想彻底解决这问题,还得好好吃饭,因为只有“胃,生气、生血”。左边偏头疼的人还会有睡眠障碍,比如长期入睡难,易惊醒等。而右边的偏头疼属于肺气不降,睡眠障碍就是多梦等。这两个毛病都得找个好医生把脉吃药。按摩推拿也可以好转,但里虚者,就不成,而且越过分按摩可能会越虚弱。而后脑勺疼,属于膀胱经;颠顶痛或脑仁儿疼都属于肝经。
治病有汗、下、吐三法。所有的病邪都得往外赶,都要有一个渠道,要么通过出汗,要么通过吐,要么通过拉,要么通过脚气,都往外走一走,必定要通过短暂的难受才能彻底治愈。
中医不讲究病毒,因为任何病毒都需要土壤和环境,所以中医治疗感冒发热等不是杀病毒,而是改变病毒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。治疗各种感冒发热,几乎占了《伤寒论》很大的篇幅,大家可以去学习。
◆ 东风生于春,病在肝
故春气者,病在头;夏气者,病在藏;秋气者,病在肩背;冬气者,病在四支。春天最应该防范的是肩、颈、项这一块区域。在更早的《周礼》里面说春天特别容易生“痟首疾”,也就是头痛病。头皮酸痛,就是因为阳气不足,且“精”也不足,阳气不能往上带着精一起生发导致的。
肩背的不舒服,也是肺病的一种。冬天,人体气血全部用于自保,保五脏去了,四肢缺气少血,不足,自然生病。冬天,身体不管四肢,而我们不能傻,要知道多穿衣物保暖,老人还得戴帽子、手套。
肩背颈项痛,现在这个病非常多。主要原因有:1.压力大。2.受寒。3.情志不舒。女性性压抑者多有肩背痛和头痛。
《灵枢·五邪》篇里说:“肩背颈项痛,时眩。取之涌泉、昆仑。”
头痛医脚。足心这个地方就是涌泉。涌泉生发不力则头晕,此时拍打脚心就可以促进涌泉生发。活动和松弛手腕、脚腕,是让气血周流的一个重要方法,按摩的第一件事是要先把手腕和脚腕松开,但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懂。
胆虚、心也虚。如果胆囊区或上腹部疼痛,检查没有发现肝胆或上腹部有问题,那一定得考虑会不会是心脏的毛病;患胆囊炎、胆结石时,也要注意保护心脏,因为胆囊疾病完全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、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《灵枢·天年》:“五十岁,肝气始衰,肝叶始薄,胆汁始减,目始不明。六十岁,心气始衰,苦忧悲,血气懈惰,故好卧”。
养胆五件事:1.早睡。2.吃早饭。3.挺胸抬头,可使肋骨张开,增大体腔的空间,胆囊也就不受到挤压。4.情志舒畅,凡事别憋着。5.胆是中正之官。
正直、刚烈是胆的本性,别想歪的邪的,别做歪的邪的。
肺和心得病了,一定要在后背上去找它的痛点。
针,不过是手指的延长,但手指一定比针安全。
眼睛胀痛、颈项僵硬的头痛症,有时按摩委中穴有奇效,特别是委中穴有筋结的,按揉或针刺后,头痛马上缓解。
最大的补,就是先不要损伤。比如寒凉伤阳,就不要沾寒凉,就要先知何为寒凉——外寒为风邪、湿邪、寒邪。内寒为寒凉药物和精神郁闷,也就是生气郁闷会使阳气被憋。
大肚腩会使腰部更累。
学猫弓背的动作。缓解背部紧张。小孩子受到惊吓,也是需要母亲把孩子搂在怀里,先用手胡噜百会,然后用手摩挲后背才好。
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崩漏、乳腺疼痛、白血病等,统统可以从足三里治。
胃癌早期信号:食欲减退、嗳气、食后饱胀感等消化不良症状,直至出现反复嗳气、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等。如果一开始有这些症状时,不妨试试足三里灸,比找不靠谱医生吃药好。
春善病鼽衄——《说文·鼻部》:“鼽,病寒塞、流鼻血。春气者病在头,而鼻腔是直接上通于脑,所以一定要小心鼻塞、流鼻涕、流鼻血这些事。高原反应就是生命无法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自救。
鼻梁主官运,鼻头主财运。鼻子走的是清气,鼻子是清口。嘴巴走浊气,嘴巴是浊口。
仲夏善病胸胁,长夏善病洞泄寒中,秋善病风疟,冬善病痹厥。
长夏,指伏天的时候,伏天暑湿重,人最容易得腹泻等里寒证,天热,人喜饮食寒凉,这样就把脾阳伤到了。把脾阳伤了以后,水谷不化,有的人是腹胀,有的人是直接拉稀。记住,夏天吃寒凉这件事是现在很多疾病的根源,总而言之一句话,夏天不能吃冰。据说宋徽宗常年吃冰而导致寒中腹泻,好多医生都治不了,最后是附子理中汤救了命。
小孩中脘穴都有问题,给他多灸灸中脘穴,关元穴不用灸。
◆ 阴中有阴,阳中有阳
吃营养价值高的,都要上午吃,下午吃了化不开。海参就要早上起来吃,晚上吃用处不大。普通人呢,如果心脏不好,中午就不要多吃。日中到黄昏,也就是下午,属于阳中之阴。虽然还是阳,但已经含阴气了。你就要靠自己的阳气来化了。这时,吃再好的食物,也有一半难化了。
点灯熬油,与天斗、与地斗、与鬼神斗,肯定自伤。夜里11点前遗精,就属于收敛不足;如果是半夜以后遗精,就属于生发无力。后半夜老起夜,肯定是肺气虚,同时阳气固摄不住而已。凡阴阳的转折点,比如平旦、日中、合夜、鸡鸣,都是要命时节,要谨慎对待。
中医急救法是针刺法。药还得煮。子容捣药、阳仪反神、子越扶形、子游矫摩,显示了古代医疗技术的全面与发达。
夫百病之所始生者,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、阴阳喜怒、饮食居处。夫百病者,多以旦慧、昼安、夕加、夜甚,何也?岐伯曰:四时之气使然。
身体强壮了就防霾,别的都不防霾。想真正防雾霾,就去它相反的方向,去温暖阳光没有雾霾的地方吧。
“以外揣内”,即从外部可以揣测内部,人心现在也不清爽啊!天上的大气你是逃不过去的,这是劫。阴阳喜怒是你自己造成的,自己的业,必须自己消。活明白,就是尽量去找对方的好处,然后尽量夸赞对方的好,感恩对方的付出,让善引发善,让温柔带来温柔。你吃的东西、睡的屋、生活习惯等,最终都是你的风水,吉凶全在其中。
“气合而有形”,任何气的凝聚力都会造成有形的事物。事物凝聚成形后,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名称。
以一日分为四时,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。朝则人气始生,病气衰,故旦慧;日中人气长,长则胜邪,故安;夕则人气始衰,邪气始生,故加;夜半人气入藏,邪气独居于身,故甚也。
早上起来就是春天,如果早晨起来你贪恋床铺、不愿意起床,就是压春生之气。
◆ 藏者为阴,府者为阳
为什么总说“阴阳”而不说“阳阴”,就是因为六腑“阳”的运化是在为五脏“阴”提供精华,但“阴”若败了,生命就彻底毁掉了。
五脏常“实”,五脏犹如仓库,主藏,但必须藏好东西;六腑常“空”,六腑是仓库外的道路,有进有出,忙碌异常,主运化。空,则能运转、消化、吸收,而后供养五脏。
虚空,是一种妙境——鼻虚,才能受嗅;眼虚,而受色;耳虚,而受声;口虚,而受味;心虚,而受纳万物;神虚,而无所不知……因此,人从虚空中得道,得旨,得真。
咳嗽刚起时,就干姜、葱白煮水吧。
宫为君,商为臣,角为民,徵为事,羽为物。五者不乱,则无怗懘之音矣。宫乱则荒,其君骄;商乱则搥,其臣坏;角乱则忧,其民怨;徵乱则哀,其事勤;羽乱则危,其财匮。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,目视威仪之礼,足行恭敬之容,口言仁义之道。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。
身体里一切有弹性的、能伸缩的事物都属于中医里的“筋”,比如血管、子宫、肛门括约肌……
◆ 南方
治疗耳聋耳鸣都从肾。年轻人的耳聋耳鸣一定跟心情、压力有关,现在治疗耳聋耳鸣全从补肾精治,所以治不好。第一是干燥症,第二是强直性脊柱炎,第三是耳聋耳鸣,第四是卵巢囊肿,这些都找中医吧
卡住的痰是腥臊味儿,就跟肝有关;如果是焦苦之味,就跟心脏有关。
◆ 中央
身体上凡是称之为“唇”的,都是没有骨头的纯肉,这些地方的问题都是脾的问题。嘴唇上生溃疡,是脾病,牙龈上有溃烂,也是脾病,但舌头上有溃疡,则就有可能是心、肝的问题。
当人突然出现说话不利索时,或出现舌头麻木、疼痛之时,都有可能是脾病导致的心脏病。错语,则跟舌头没关,跟内心焦虑有关。
羊肉养心,牛肉养脾。
凡是肌肉痛、肌肉麻木、肌肉酸痛统统是脾病。
握力出问题是肝病,肝在变化为握
当有人出现牙关紧咬等昏迷症时,古代有钱人会用到麝香,但此药太昂贵了,穷人用不起,咋办?搅拌粪便直冲鼻腔,也成。
◆ 西方
腧字从肉从俞。“肉”指身体、肌肉。“俞”意为“捷径”。“肉”和“俞”联合起来表示“身体内部的捷径、通道”。捷径或通道都有一个入口——“穴”。故腧与穴常连称为腧穴。如“肾腧”、“胃腧”(现常以“俞”字代之) 。
◆ 北方
凡是黑色的都入肾,黑芝麻、黑豆。
耳聋耳鸣,心病;鼻子不通,肺病;两眼不明,肝病;嘴巴舌头不利索,脾病;前后阴出问题了,肾病。而这些部位和功能,直接影响着佛家修行的途径,所以佛教又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
溪,肉之大会曰谷,肉之小会曰溪。
都是连于筋骨之间的骨肉汇聚处,大的汇聚处称为“谷”;小的汇聚处称为“溪”。
湿,在女人身上表现为囊肿,男的表现是阴囊湿;湿加寒,女的是子宫肌瘤,男的是前列腺病变。
◆ 非其人勿教,非其真勿授
“医不叩门,道不轻传”
扣钵,是我执、我慢;漏钵,是只拣自己喜欢的听,就会思维有漏;杂钵,人生苦短,精力有限,别学太多,系统地学一个就好。
◆ 阴阳应象大论
认知天下的捷径就是: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……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。
从人身上取的部首有197个,比如人部、骨部、口部等。器用部首180个,其中以祭祀为部首有28个,以兵器为部首19个,以动物为部首61个,以植物为部首31个,自然界37个。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矢能伤人,矢之去甚速,故从矢会意。”
疾只是小病,是受了外伤的小病。病,疾加也。病,丙丁为火,火又应心,所以心病才是重病。
“直、方、大,不习,无不利”——平直、方正、辽阔,如果一位女性能拥有这三大特性,俨然就是大地母亲的象征。娇羞、温柔这些,不过是男权文明对女性的诉求,而直、方、大,则是女性对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贡献和保护。
远古时代,女人根本不知道怀孕这事跟父精有什么关系,所以才有大量的感生神话。所谓“感生神话”,就是女子胎动那一瞬间带给人的奇妙感受,而这时怀孕妇女看见什么,就认定什么是孩子的来源。即便后来妇女知道此事跟男根相关,也会以“胎梦”来看待婴儿的来处,比如梦见太阳入怀等。
阳生,是父精的恩泽,阴长,是母血的长养。生,是一瞬间的事;而长,是一定要有四季,一定要怀胎十月的。人间几十分钟的欢娱,阳,已经云施雨布,故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。
“人生十岁,五藏始定,血气已通,其气在下,故好走。”走,在古代是“跑”的意思。 “二十岁,血气始盛,肌肉方长,故好趋。”趋,是快走的意思。“三十岁,五藏大定,肌肉坚固,血脉盛满,故好步。” “四十岁,五藏六府十二经脉,皆大盛以平定,腠理始疏,荣华颓落,发颇斑白,平盛不摇,故好坐。” “五十岁,肝气始衰,肝叶始薄,胆汁始减,目始不明。”六十岁,心气始衰,苦忧悲,血气懈惰,故好卧。”七十岁,脾气虚,皮肤枯。”“八十岁,肺气衰,魄离,故言善误。”“九十岁,肾气焦,四藏经脉空虚。”“百岁,五藏皆虚,神气皆去,形骸独居而终矣。”
“七岁、十六岁、二十五岁、三十四岁、四十三岁、五十二岁、六十一岁,皆人之大忌,不可不自安也,感则病行,失则忧矣。当此之时,无为奸事,是谓年忌。”(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)
43岁前的问题当属于命数,而43岁以后的问题,就跟养生有很大关系。
如果胃气不降,胃中腐味上行就是口气,口气为什么不好?口气是腐味,而腐味应该是在下焦,它跑到中、上焦来了,就干预了上焦这一部分的干净清爽。上焦的一切都应该是清亮的,比如你的眼睛要亮亮的,嘴巴要清清爽爽的,鼻子要通畅,耳朵要清爽……有口臭的人基本有便秘,下窍一通,上窍自然舒服。
阳气足不足,就看四肢的灵活性。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说:“四支者,诸阳之本,阳盛则四支实,实则能登高也。”
“阳为气,阴为味”“味归形,形归气,气归精,精归化”。任何事物,老天给的是“气”,大地给的是“味”。这个气,要的是时间;这个味,要的是空间。没有时空,任何生命都是窘迫的、短暂的。而我们要想活得好,就得不断地开拓和丰富我们的时间和空间,然后才是多气性、有味道的人生。
“天出四气,地出五味”。西医永远是成分论,中医永远是气味论和性味论。所谓气味论,天气,指二十四节气;地味,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。四气是温凉寒热,就是春夏秋冬;五味就是酸辛甘苦咸。
岐伯曰: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精。上焦开发,宣五谷味,熏肤,充身,泽毛,若雾露之溉,是谓气。腠理发泄,汗出溱溱,是谓津。谷入气满,淖泽注于骨,骨属屈伸,泄泽,补益脑髓,皮肤润泽,是谓液。
“形食味”,外形充实,反过来也饲养“味”。
“化生精”,生命里的一切都要经过气化,气化才能生精。
“气生形”,是指“气”能够让你的身体、你的五脏六腑饱满起来。
手指肚,如果皱巴巴,按下去,半天弹不回来,就是脾气大伤。
味过,则伤形。气过,也能摧残精,气盛则耗精。只要说到“伤”,就两条,一是过度,二是不足。所以这句话就应在“中庸”二字上。
“传方不传火”,方子可以给你,用量不能给你,因为用量因人而异,因脉象而异。四逆汤与通脉汤,都是同样的三个药:附子、干姜、甘草,如果干姜量大,就是通脉汤,如果甘草量大,就是四逆汤。所以,量就指火候。红参虽滋补五脏,但量太大,则有回奶的功效。也就是,红参量小出奶,红参量大回奶。
《扁鹊心书》说,保命之法:灼艾第一,丹药第二,附子第三。
古代有一个方子“薄橘茶”,专治那些感伤外邪,又带气郁,且不肯服药的人,可以用薄荷3克、茶3克、橘皮3克,滚茶冲一大碗服下。薄荷不只是善解风邪,尤其善解忧郁。
妇科要药,归于肝经,所以叫当归,另外又有别名叫“文无”,即古代“相赠以芍药,相招以文无”典故的由来,就是:我想和你分手,就寄你一片芍药;我想让你回来,就寄你一片当归。
◆ 壮火之气衰,少火之气壮
风胜则动,热胜则肿,燥胜则干,寒胜则浮,湿胜则濡写。
天有四时五行,以生长收藏,以生寒暑燥湿风。
怀孕的第8周,大脑皮层就约略可辨,大部分脑神经细胞都在出生前分裂形成。在第10~18周增加极快,是脑细胞生长的第一个高峰。到第23周时,大脑皮层的六层细胞结构已成型。
出生时,脑重350克左右。生后第一年,脑的发育极快,在出生后第3个月出现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,这主要是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,1岁末脑重猛增到1000克,7岁时1300克,成年时1350克。至于脑神经细胞停止分裂的时间,多数学者认为在2岁左右。由此可见,对脑的发育来说,出生后决定性的时期是在0~2岁,尤其是6个月以内。
美国布鲁姆研究测定:如以17岁少年的智力发育水平为100%,那么4岁时已有50%的智力,8岁就有80%的智力,可见童年是大脑和智力发育的迅猛时期,所以,这时候尤其要知“养”,不可以让孩子的脾胃受伤,或因乱服药物而破坏了孩子的快速成长。
疼是寒邪,喜欢人用手热敷,所以可以用热敷法;而痛,一定害怕人碰,一碰就烦躁,并大呼小叫,比如妇女经前乳房胀痛,碰不得,所以调理要用轻轻的疏通法。
诸痛疮痒,皆属于心。气伤则痛,形伤则肿。故先痛而后肿者,气伤形也;先肿而后痛者,形伤气也。
◆ 喜怒悲忧恐
人有五藏化五气,以生喜怒悲忧恐。故喜怒伤气,寒暑伤形。暴怒伤阴,暴喜伤阳。喜怒不节,寒暑过度,生乃不固。
大脚趾的隐白穴是脾经的起始点,而大脚趾之大墩穴又与肝经相关。人,只要一生气,一定损肝、损脾。因为怒伤肝,思伤脾。同时,木克土,肝木克脾土,生气的第一反应一般不是肝病,而是脾胃病。
生气是最堵经脉的,凡大病,一定跟情志有关。有气死的,有笑死的,有吓死的,这三种死法,都是伤了身体三大最核心脏器,心、肝、肾。气死的是肝,笑死的是心,吓死的是肾。
修行,往深了说是修“本性”,往浅了说,就修个“情绪”。
“贪”是肾的本性;“嗔”是肝的本性;“痴”是心的本性;“慢”是肺的本性;“疑”是脾的本性。疾病跟人性的贪嗔痴慢疑有关,一旦得病,能意识到去一一对应,并知道如何去修改矫正自我,人,就算觉悟了。真正能对治贪嗔痴慢疑的,是仁义礼智信。相克法:悲胜怒,恐胜喜,怒胜思,喜胜忧,思胜恐。
来月经时,淋雨一次,落下的病就永远记忆在你的肉身当中。来月经时,如果生了气、发了烧、着了凉,下一次来月经时一定发烧、着凉,各种不舒服。为什么? 因为生命有记忆。
来月经时属于热,此时,生气、着凉,都属于寒,无论是热包寒相、还是寒包热相,都可以靠小柴胡汤来纾解。但如果女子还有减肥的问题,就不是小柴胡汤能解决的了,太虚的人,用不了小柴胡汤。
春伤于风,为什么会“飧泄”?春天生气不足,中气清冷,人就会肠鸣、溏泄。
夏天太热了,皮毛皆张,这时候开空调,寒气从窍入,就伤肺气和皮毛。
◆ 五方应象
黑走肾,肝肾先天强,年轻时显老,年老时却不显老。你看那白皮肤的都是美人,可到老了,满脸褶,而黑皮肤的人皮肤弹性好,不分年龄。但皮肤黑的人,年轻时脾气有点暴躁。
药神庙,供着孙思邈。孙思邈不是一个人待着,他左边有龙,右边有虎,这张“降龙伏虎图”,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病都从肝肺入手。肝,龙象;肺,虎象。能让气机升降自如的,是孙思邈的那双手,而不是见肝病治肝病,见肺病治肺病。
眼皮跳是哪儿的病?《伤寒论》里叫“脾中风”。古代的“中风”就是中了风邪而已。其实就是肝木克脾土,属于小中风。眼皮“ 动”一词,就属于肝病。但如果眼睛发直,就是大病了,跟心有关。
70岁以上的老人,手的握力越大,越长寿。
八段锦里有一个动作叫“攥拳怒目增气力”。此动作强腰脊。
所有的抽筋都是肝病,属于肝血虚。所以平时练手指的灵活性很重要。父母肝有问题,应在小孩子身上,就是眼睛有问题。
眼睛不舒服,就是肝病。人流眼泪,是肝气已动,但无缘无故泪流不止,则属于肺气不降。如果你睡好了,红血丝依旧在,而且红血丝形状奇特,在我眼里就可能是子宫肌瘤的外显。
一眼大一眼小,属于脾病。某一边的眼皮突然耷拉下来,属于肌无力,也是脾病,因为脾主肌肉。
风木克脾土,人就不自觉地眨眼,这种孩子通常被惊吓过,小孩本来脾胃就弱,再被呵斥惊吓,就会有这个毛病。
关于眨眼、挤眼,还有的在撒谎,是调肝血上来,帮他处理窘境。
要想明白病人的心境,最好能模仿出病人的表情。
在中丹田的“爱”,比下丹田的欲念要高级。爱,温暖;欲,夺命;情,多变。人,渴望爱,惧怕欲,烦恼情。
肝补不了。肝只有疏泄法,怎么疏泄肝郁呢?如果生气了,就赶紧两臂上举,因为肝郁在两腋,先把两腋宣开,吐出两口恶气,就会舒服很多。要不,就用暖肝法,憋,不就是寒吗,泡泡温泉,流流眼泪也成。
“夜不食姜”,因为夜主合、姜主开,故少食为宜。但今人睡得晚,食亦无大碍。还有“秋不食姜”,因为秋主敛、姜主散,这两种说法首先都是针对没病的人而言的。但今人夏天空调闭塞毛孔玄府,宣泄不够,且空调导致肺寒,秋冬一般会咳嗽,而葱姜又是祛肺寒、胃寒之良药,所以,不能全然依旧风俗而不知变通。
夏天犯心脏病的人,是春天胡作的人,因为缺少气血来支撑心脏的活力。天然的减肥时机,就是夏天。夏天,人之气血全部到体表去抗热了,汗蒸腾腾,此时脾胃最弱、最寒,人自然消瘦。
肉身的第一原则,就是自保。天热了,就把气血拿出去抵抗热,天冷了就要让气血全部内收,保生命之根,保五脏六腑,皮肤、手指冻烂了,都不会管。
冬天,人体热量全部回到五脏六腑,里面恰形成一个热的格局,你这个时候吃点凉的,这个热能给它化掉。所以东北到冬天吃冻梨,吃冰棍,这就是活得明白。而夏天猛喝冷饮就是大错特错。
人间富贵为什么叫“浮华”?因为它没有根,浮华指的是无根。“三千里读史不外功名利禄,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。”
西医最易误诊的就是胃疼和心脏的问题。
脾胃病的要害在于,脾胃病能够引发心脏病。脾主肌肉,嘴唇是脾,很多心脏病人嘴唇都是紫的。牙龈也属脾,牙龈能包住牙,就是土克水。牙龈要饱满,这个人脾就强,心脏就强。每天早晨刷牙牙龈流血的人就要小心心脏病
按五行分,舌尖为心肺,两边为肝胆,中间为脾胃,舌根为肾。如果中间有一个舌裂,就属于脾胃大伤。如果舌裂一直到舌尖部,就是心肺气也伤了。两边有齿痕就是脾湿不化。舌根部苔腻,为肾寒。舌头两边有青紫带瘀斑,是情感重创造成的肝瘀。
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
脸给所有人看的,舌头是给医生看的,脉象是给神人看的。脸部五色可以知脏腑,从眼睛可以知脏腑,从舌头上可以知脏腑。
说去湿要吃薏米红枣粥,薏米难化,若脾胃虚弱,这薏米红枣粥就吃不得。
红枣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不容易滞住脾胃,就是用炭把红枣烧煳了,烧煳了以后,其味为苦,所以主降,就把胃气往下带,代谢增强了,才能把里面的湿邪带出去。
治心脏病,可从脾胃治,从肺治,最严重的心脏病从肾治。
肺不和,鼻就不能辨别五嗅,就闻不到味道。
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,舌尖对甜、舌边前部对咸、舌边后部对酸、舌根对苦最敏感。
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,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;吃饱后就相反了,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提高了,对甜和咸的感受性降低了,所以就没有吃的欲望了。
口中气味异常,是心、脾、胃、胆等脏腑功能失常。口苦,是指口中有苦味,多见于急慢性炎症,以肝、胆炎症为主,常与胆气上逆、胆汁代谢失常有关,甚至还可见于癌症。口中有咸味,一般多见于慢性肾炎、慢性咽炎和神经官能症等。在中医中,口咸、畏寒,肾病较多见。同时伴有腰酸腿软,神疲乏力等症。
虚火上炎最常见者,为慢性咽炎、喉炎、口腔炎等,一般人用清热解毒、滋阴降火等法治疗,如六神丸、喉炎丸等,病最终不见大愈。此时当用扶阳抑阴的方法,比如桂枝、附子二物,力能补坎离中之阳,其性刚烈至极,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。
脾胃呕吐里,最该提防的是喷射状呕吐,那可能是脑子出问题了。如果是一声一声地呕,一口一口地吐,就是脾“在变动为哕”,脾胃病而已。打嗝,属于胃气上逆,胃气不降。相对于呕吐、打嗝等,口气重则是需要注意的事情。
男女到50岁以后,脾生肉的功能就下降了,肌肉状态就松懈了。关于重症肌无力,西医不明是脾病,只得上激素。中医从脾胃治疗,基本可以治愈。
口腔疾患最麻烦的就是口腔溃疡,艾滋病人通常是满口的口腔溃疡,一句话:五脏皆虚。而且是阴阳俱虚。20多岁的人月经过后的口腔溃疡,一定舌头疼,只要这个人喊疼就还是“精足”。等到溃烂时不觉得疼了,就是精也不足了。
全身只要出现黄色,就是脾的问题。
习练易筋经,可以明经络;习练六字诀,可以明脏腑。
“歌”是脾的自救,唱歌可以宣脾,而“呼”是对脾的锻炼,脾病呼时须撮口,也得收腹,可以救治口臭、四肢生疮、食冷积不化等。
春嘘明目木扶肝——就是春天多“嘘”,专治目赤不明等眼疾;肝若嘘时目睁睛——发“嘘”声时眼睛要睁大,专治胆气不清眼目之疾。
夏至呵心火自闲——夏天多发“呵”声以救心,专治口热舌干,气不通;心呵顶上连叉手——就是一边发“呵”声,一边两臂头上交叉手指,可以去面红和口舌之疮。秋驷定收金肺润——秋天多发“驷”声以救肺,专治寒热不和;肺病驷声手双擎——就是发“驷”声时手臂要上撑,专治流涕、鼻热生疮等。鼻炎病人可以多做。
肾吹唯要坎中安——发“吹”音以救肾,专治腰膝冷,阳道衰;肾吹抱起膝头平,动作要领是抱膝,专治目昏耳聋。三焦嘻却除烦热——三焦之声是“嘻嘻”,可以驱除心中烦热。四季常呼脾化餐——四季都要多发“呼”声,可以化餐食,消肚胀。
可以在春天时,只练习“嘘”和睁大眼睛。每日三次,每次三轮即可。夏季时练习“呵”音,秋季“驷”音,冬日抱膝练习“吹”音。
让杂乱思绪停止的方法是“没心没肺”——
没心,是来去不留于意,圣人之用心若镜,来了,就来了;走了,就走了。
没肺,就是从关注呼吸下手,当你屏住呼吸的那一瞬,你只能关注当下,这也是所有静心技巧先从呼吸下手的原因。
肾结石,是肾收敛太过,治疗,就要发挥肾阳的功能;尿蛋白,就是肾发散太过,治疗要发挥肾阳的固摄作用和肾阴的收敛功能。
“肺主鼻”,指鼻孔里的所有问题,都与肺相关;而鼻子外面的所有问题,都与胃相关。鼻子里的病都是大病,鼻咽癌等都跟高智商有关。鼻腔上通于脑,所以,病因肯定与大脑的过度纠结和焦虑密切相关。
肺主皮毛,肺症的轻症就是皮肤病,凡是病长在了皮毛上,都不要担心。 皮毛功能一衰退,人对外界的感知力就变弱了,就会出现湿疹等皮毛问题。
肺与大肠相表里,如果大肠出了问题,肺一定出问题。
肺癌在脏,肠癌在腑,脏为阴,腑为阳,阳主动,阴主凝聚,所以,脏病比腑病重。也就是说,把肺癌治成了肠癌,就是阴转阳,而把肠癌治成了肺癌,就是阳转阴。
《灵枢·海论》又说:“髓海有余,则轻劲多力,自过其度;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见,懈怠安卧。”
耳病,伤阳基本上从胆、三焦、小肠治;伤阴从心、肾、胃治。一般而言,年轻人耳鸣、耳聋,跟伤阳有关,但手淫过度者,阴精也大伤,须从阴治。
生气是最大的寒邪。20多岁就突发性聋,她一定是在恋爱上出大问题了,如果你认为她是肾虚,这个病就没法治了。左耳正对应肝气,也与生大气相关。
哮喘病患者发病时使用的喷雾剂,就是激素,直接调元气上来,人就不喘了,因为哮喘的根儿就是肾不纳气。
呻吟属于调肾精以镇痛,可见都是动了肾精、肾气,极度的恐惧和极度的高兴,实际是一回事。
肝气升发不起来的时候,轻症是头晕、头疼,如果肝气被憋,再加上气血胶着,就容易长带状疱疹。
性生活要求五气皆至才好,比如鼻子、额头出汗了,表示胃气动了;眼睛湿润迷离了,表示肝气已动;嘴巴津液甘甜、清润,脾气已动;脸色潮红、胸口微微有汗时,心气已动……
◆ 再论阴阳
《说文解字》训“胎”:孕三月也。也就是说,怀孕,三个月前为“胚”,三个月后为“胎”,所以,“胎”为生命之开始,即有形之开始。
正常呼吸应该是不被察觉的,凡呼吸有声,就是病,出现喘音且声音粗重,则病重。这时再出现汗不出而高热,牙齿干燥,心里烦闷,若再有腹部胀满的感觉,就是死症。
腠理闭,是肺气失职;喘粗为之俯仰,肾不纳气为喘;汗为心液,汗不出,为心气失职;齿干,为肾液不能上输;烦冤,为神识已乱;腹满,为六腑不能运化,如此,便只有死路一条。
白痰属于寒痰,白痰转为黄痰时,属于寒化热。
老闹胆囊炎,就得防心梗,因为心与胆通。如果你总胸闷气短,后背又总疼,得防心梗。如果手臂有放射状疼痛,小腿肚子疼痛,也得注意心脏。如果总心悸心慌,或好似胃疼,也得小心。还有一种,手指发青、发白、冰冷,也是心血不足的表现。
枕头高了,人就老了。婴儿不需要枕头,一般一个毛巾叠两层就可以了,而且睡姿好看,两手上举抱头,像小老虎一样。人一老,每天晚上把枕头拿过来往上堆,堆高点才舒服。
带状疱疹,过去叫作缠腰龙,也属于皮毛病,春夏之间很常见的一种病,也属于“汗不出而热”。如果很疼,说明精还足。等精不足了,就会死人的。为了防止这条龙缠上,挑带状疱疹的技巧就是往两边挑,以肚脐为界,往两边挑,不可以往中间挑。
西医对此病,一般是先消炎止痛,长时间解决不了的话,就变成神经痛。中医对此证,非常有效。揭盖子,通营卫,补内虚,驱虚火即可。麻黄汤、桂枝汤、小柴胡汤、麻黄附子细辛汤等,诸方可用,只须辨证准确。
带状疱疹跟带脉相关,但也有长在胸膛或额头部位的,凡是一圈一圈长的,都可以属于带脉病。又属于半表半里证,所以带脉病的一个核心方子就是小柴胡汤。
小柴胡汤,买外面那个冲剂行不行?不太好,汤药有涤荡之效果,最好找中医把脉开汤药,这样效果最有保障。其中药量很重要,这样的病,像水痘和麻疹,有时需要先往外表一表,出透后,直接就干瘪了,也就痊愈了。
瘀血在下,使人发狂;瘀血在上,使人善忘。
◆ 七损八益
人的手心有时很热,手背才是恒温,看孩子发热不发热,不要用手心去摸,一定要用手背去摸才是正确的。假如病人从手腕到肘部,都冰冰的,心脏多少会有问题,因为“肺心有病,其气在肘”。
四肢为诸阳之本,若一派阴寒,则是死症,服药后,若手足反温,其人可救。
睡觉不踏实,起来又头脑不清楚,如此便快速衰老。所以养生当从40岁开始。虽然过胖对身体是伤害,因为湿重不仅耗散阴精,更耗散阳气,但这时如果快速减肥,对身体更是伤害。
不轻便,跟人体液减少,则骨肉屈伸不利有关。(《灵枢·决气》曰:“液脱者,骨肉屈伸不利。”)
肝之窍为眼,脾之窍为口,肾之窍为二阴,肺之窍为鼻等。五脏气大衰,窍的功能也大衰。
阳气不足,腿脚就沉重,腿脚沉重就是因为气虚。
清阳实四支,重浊归五脏。这时五脏化不掉这些重浊了,老人总是眼泪汪汪的,或干巴巴的都是眼屎,这就是“涕泣俱出矣”。人死,不仅撒手而去,还会流眼泪,都是肝经绝的表现。
◆ 左右上下
所谓养足,就是养行为的方正。居中,则依傍人事,来养护五脏。贪嗔痴慢疑害生、害五脏;仁义礼智信养生、养五脏。
头脑圆融,行为方正,中近人事,能做到这三点,我们也就是贤人啦。现在人为什么那么痛苦,为什么微信上有那么多劝诫、励志和鸡汤?就是我们上没有圆融之境,下没有方正之行,中没有人事之明。
天气通于肺,地气通于嗌,风气通于肝,雷气通于心,谷气通于脾,雨气通于肾。六经为川,肠胃为海,九窍为水注之气。以天地为之阴阳,阳之汗,以天地之雨名之;阳之气,以天地之疾风名之。
用天地喻人身的阴阳,那么人的汗,就好像天地间的暴雨;人之气,就好像天地间的疾风;人的暴怒之气,就好像雷霆闪电;人的逆气,就好像久晴不雨。因此,将养生命之道,如果不以天理为法,不以地理为用,就会出现灾害。
手掌轻抚脸颊,发“颐”音,这时脸颊上哪里动弹了,哪块笑肌就是“颐”,所以“颐”是最甜美的微笑。而发“苦”音时,人的嘴是噘着的,不美。发“美”这个音,你的头会微低,恰似那一低头的温柔,美不胜收。
扁桃体炎相当于中医学“乳蛾”的范畴,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“风热乳蛾”,慢性扁桃体炎相当于“虚火乳蛾”。风热乳蛾多因气候骤变,寒热失调,肺卫不固,致风热邪毒乘虚从口鼻入侵喉核,或因过食烟酒等,脾胃蕴热,或因外感风热失治,邪毒乘热内传肺胃,上灼喉核,发为本病;虚火乳蛾多因风热乳蛾或温病之后余毒未清,邪热耗伤肺阴,或因素体阴虚,加之劳倦过度,肾阴亏损,虚火上炎,蒸喉核,发为本病。
喉咙的通气和发音直接受制于肺气、肺阴。而咽乃胃腑所系,“咽,嚥也,主通利水谷,为胃之所系,乃胃气之通道也”。若脾胃失和,升降失常,可见吞咽不利、嗳气呕逆等,故有“咽喉为脾胃之候”之说。
养六腑之通利,养五脏之凝聚。
嗓子这一窍,跟肝经有关,喉痹、痉挛就是肝的表现;跟心情也有关,心情一紧张,嗓子一缺血,就嘶哑;跟脾经也有关,脾主肌肉,嗌部的小肉肉一松弛,人就打呼噜……所以,咽喉部的问题,从来都不是小问题。六腑通利,嗓子就好。
营养“津”回给小肠。大肠属于阳明火,如果火力不足,“津”的力量就不足,人就会拉稀。如果阳明燥火太盛,“津”的功能过度,人就大便干燥。下口一堵,上口久之也必堵,这时,人的咽喉就会出问题。而《伤寒论》里的甘草干姜汤,就对治这个上口、下口皆堵的问题。
只有先天肾气,没有呼吸之气、水谷之气,是不行的,只有三者的共同气化,才有生命之气。其中,天气为呼吸之气,地气为水谷之气,人气为元气肾气,天地人三气和合,即阳气。
从腠理发泄出去的,像汗液那样流出而不能返回的东西,叫作‘津’,比如汗水、眼泪等。”
六种事物:精、气、津、液、血、脉,从某种意义上说,都是动能,而非名词。黄帝说它们“一气耳”。就像六个小童子,他们鲜活,生命就鲜活;他们衰老,生命就衰老;他们死亡,生命就死亡。
精不足的,耳聋;气不足的,目不明;津不足的,腠理开,大汗淋漓;液不足的,骨的生发收藏功能不利,脸色难看,脑髓消,小腿酸痛,总是耳鸣;血不足的,脸色晄白,憔悴没有光泽,其脉空虚。这些就是表现证候。
“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”——溺,指小便;气,指矢气,也就是屁。
“天热衣厚则为汗。”“悲哀气并则为泣”——悲哀时,气机错乱,则为眼泪。
“中热胃缓则为唾”——中焦有热,脾胃功能差时,上泛而为唾液。其实,上泛的应该是“涎沫”或胃酸。
“其流而不行者为液”——那些能够流动,但又不乱行的精华营养,叫作“液”。
“寒留于分肉之间,聚沫则为痛;天寒由腠理闭,气湿不行,水下留于膀胱,则为溺与气。”
“五藏六府,心为之主,耳为之听,目为之候,肺为之相,肝为之将,脾为之卫,肾为之主外”
“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,内渗入于骨空,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”
“阴阳不和,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,髓液皆减而下,下过度则虚,虚故腰背痛而胫酸”
人有髓海,有血海,有气海,有水谷之海。凡此四者,以应四海也。
气海有余,人就气满胸中,面赤,呼吸不畅。血海有余,就会经常自觉身形壅满硕大,郁闷不舒时不知有什么病;血海不足,也会经常想象身体变小,心情不好,也不知有什么病。
水谷之海有余,则腹满;水谷之海不足,则会出现很饿,但又吃不下的情况。髓海有余,则感觉轻劲多力,仿佛超过自身的极限;髓海不足,则头晕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见,懈怠嗜睡。
别以为中焦只是脾胃,大肠小肠、膀胱等都属于中焦。只收不藏的地界都属于中焦。什么是下焦,下焦为藏。中焦就是海,海收纳万物,而且气化万物。
◆ 治病次第
针刺高手取穴一般少且精当,病去即止。
故天之邪气,感则害人五藏;水谷之寒热,感则害于六府;地之湿气,感则害皮肉筋脉。
水谷之寒热,伤六腑,可见吃的饭、喝的水,也要小心,其中寒、热、味道,无不影响六腑。这也是我先前说的,患了大病,一定要换水、换饮食结构的原因。
◆ 四诊
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美眉者,足太阳之脉,气血多;恶眉者,血气少;其肥而泽者,血气有余;肥而不泽者,气有余,血不足;瘦而无泽者,气血俱不足。”
肺损伤,悲愁不乐,其声为哭;脾,善思,其音为哕;肝,主怒,其声为呼。肾主恐,其声为呻。心在志为喜,其声为笑。
特别容易饿,就是胃有虚火。而食不下,就是木克土,就是胃寒不知饥饱。再有尿频,就是阳虚或肺气虚,收摄不住。
不渴,就是湿大于寒;而口中燥、渴,就属于寒大于湿。
气过来、血上不来,则麻;不通有血栓则木。
◆ 诊治
病在表,最好使之出汗;病在上,最好使之吐;病在下,最好使之泄。病情将愈的时候,则要巩固之,防其复发。
中医将五畜称为血肉有情之品,认为五畜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的不足。
牛、犬、羊、猪和鸡。其中,牛甘入脾,犬酸入肝,猪咸入肾,羊苦入心,鸡辛入肺。
酒制则治上,盐制则治下,蜜制则治中。
喜怒不适,食饮不节,寒温不时,则寒汁流于肠中,流于肠中则虫寒,虫寒则积聚,守于下管,则肠胃充郭,卫气不营,邪气居之。
人之病因有三:一、情志;二、饮食;三、寒温。都会造成胃寒,胃寒则肠寒,肠寒则人体免疫力下降,轻者腹胀,再兼阳虚,就形成重者,重者即痈瘤。
凡情志,先夺心气,心阳一弱,诸症蜂起,牙痛、腮肿、耳肿、喉痛,皆虚火之症。
◆ 人体生物钟
人的生物钟与地球旋转保持同步时,最为健康。
23点:准备休息,细胞修复工作开始。24点:如果我们在24点休息,那么无论是肌体还是大脑都将排除一切干扰,人会很快进入梦乡。中医认为夜里23点到次日1点是子时胆经当令。
2点:除肝脏外,大部分人体器官基本停止工作,肝脏为人体排除毒素,人体进行着自身的“大清洗”。如果此时你想喝点什么,那么千万不要喝咖啡或茶,特别是酒精类饮料,最好喝水。
3点:肌体处于休息状态,体力几乎完全丧失,此时我们的血压、脉搏和呼吸都处于最弱状态。
4点:呼吸仍然很弱,大脑的供血量最少,肌体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,此时人容易死亡,但此时人的听力很敏锐。
中医认为夜里3点到5点是寅时肺经当令。寅时熬夜最伤身。一些心脏病患者会死于凌晨三四点钟,这也跟肺经在这个时候开始重新分配人体气血密切相关。寅时,人身体各部分开始由静转动,对血、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。
老人和病人尽量不要太早锻炼身体。因为早晨气血刚刚开始分配,太早开始锻炼,等于要生硬地调一些气血上来,就容易导致猝死。便秘造成的过分用力,又会引发心脏猝死,因为下面一使劲,上面会空掉,所以中医问诊非常强调问大小便,实际上是在问心肺的功能。
7点到9点是辰时胃经当令,此时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。这个时候吃的早饭就像贵如油的春雨。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,而食物就属于阴。
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,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,这时候吃饭最容易消化。到9点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,脾经能够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血,输送到人的五脏去,所以早饭吃得再多,人也不会发胖。
9点:病痛感减弱,心脏全力工作。
10点:积极性上升,人体处于最佳状态,痛苦烟消云散,热情将一直持续到午饭,任何工作都能胜任。
气血分配期都需要休息,如果不休息,分配就会出误差,所以此时可小睡。
16点:血液中糖的含量升高,一些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“饭后糖尿病”,但这不是病,兴奋期过后便开始衰退。
中医认为19点到21点是戌时心包经当令。古人认为,这个时间段“阴气正盛,阳气将尽”,这时也是容易抑郁的时候,所以这时要好好地愉悦自己的身心。
两个“十分钟”最为重要。第一个十分钟就是每天要跟自己的身体交流十分钟,而与自己身心交流前,要先收敛心神,双手合十在胸前就是收敛心包、心神的一个好方法。另一个重要的十分钟就是,要和自己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交流十分钟。
一个好睡眠至少会养脑、养皮肤、养心脏和养生殖腺。而这四者又关涉我们的感知、觉醒和顿悟。躺在床上,先放松头部,然后放松眼眉(当你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,你常会发现,刚才的眉头都是锁紧)。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就是肩膀,因为压力和精神紧张,经常这个部位是抽紧的,现在我们要让自己的肩膀有意识地放松。所谓的睡眠一定要先睡心,后睡身,一定先让心静下来。
◆ 阳予之正,阴为之主
膀胱气化足,人就憋得住尿,凡憋不住尿的,就是膀胱太阳气衰弱了。
阳明的特点就是火力要够,阳明胃的火力不够,则不能腐熟食物;阳明大肠的燥火不够,则不能使大便成形。
大脑在道教医学里又称“泥丸夫人”,就是大脑要像夫人那样端正娴静才好。
《灵枢·根结》以足为根,以上为结。
膀胱经起于两个眉的眉端。眉心有痣,面相学上又叫二龙戏珠。如果长在两个眉头,就是膀胱经的起始点有问题。在目内眦眉骨处细细按揉,会发现两个小坑,那就是膀胱经的起始点。经常按揉这两个点,会让自己眼睛发亮、阳气活跃。阳气不足,会沿着鼻梁正中线向上,形成川字纹,人靠皱眉来调阳气上头。而善思维、想得特多的人,还可能在前额形成一悬针纹,这种纹路有杀气,也会伤害到自己。
使劲按揉小脚趾对眼睛就有好处,按揉的时候就别看手机了,一边治着眼睛,一边害着眼睛,不是白忙乎吗?
腰为肾之府,先天之元气寄存于此。元气足则肾脏温和,无腰痛之疾。
常年拉稀,就是阳气大虚,因为大便能成型是靠阳明燥火和阳气。
手淫过度形成的遗精特别难治。
一是用道理、用读书、用交友解其空虚寂寞。凡是成瘾性的行为,一定要给他找一个成熟的正能量的好朋友带他一起做事,要用人来替下这个瘾。在这件事上,父母不行,父母越干预、越情绪化,孩子越逆反。
二是用事情占住他的手。遗精的孩子,头脑易昏沉、空虚,由此导致记忆力差,自然会厌学。
三是用锻炼强健他的腿和腰。
很少有人知道脾胃病跟抑郁症和躁狂症的相关性。中医把躁狂症和抑郁症都归属于阳明病,阳明在经脉为胃经与大肠经。
大便燥结也是阳明病的一个特点。其实躁狂症和抑郁症都属于情志病,二者只是表现不同,但根柢在胃寒、肾寒。而且有时二者会交替发作,一阵抑郁,一阵躁狂,所以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(躁狂-抑郁性精神病)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,灸法比针法好用。
窗笼,是古代耳朵的名称,也是听宫穴。肾气通于耳。《灵枢·脉度》说:“肾气通于耳,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老年人听力多减退,即与肾中精气减衰有关。老人身体已然走下坡路,耳鸣耳聋可能还属于自救,即放弃掉一些功能来保性命之本。心气不平、心血不足、心火暴盛、心火上逆等都可能导致耳疾,出现耳鸣、耳痛、耳痒、耳内生疮等症状。经常有女性因生大气而暴聋,特别是月经期血虚之时,尤其不可生大气。
《灵枢·口问》说:“耳者,宗脉之所聚也。故胃中空则宗脉虚,虚则下溜,脉有所竭者,故耳鸣。”
想治耳朵的病,岁数大的按心肾治,年轻的按少阳治。少阳最怕受寒,所谓受寒,既指感受外邪,又指生大气。受寒必跟里虚有关,所以光扎针是不管用的,吃药比扎针更快。
◆ 开阖枢
荨麻疹等在西医属于免疫力低下症,免疫力低下其实就是少阴心肾的问题。
常年有脾胃病,可以每天早晨起来用柴火把馒头片烧煳了吃,每天早晨一片,一年以后你的胃病就好了。尤其是碱大的馒头再烧煳了,治那种胃酸上逆的,一绝。油炸行不行?不行,会使脾胃更坏了。
痛风病人最初的疼痛点,就是隐白穴,所以痛风实际上是脾病。适当吃鸡、鸭、鱼、肉,但不喝汤,吃肉时最好先用开水焯一下,去掉嘌呤类成分。
涌泉专门治神志病患,所以泡脚至少可以安神定智。
心主血脉,若脚暖洋洋,心的功能就正常。脚尖如果是凉的,脾、肝、膀胱、胃、胆的井穴就都是不通的,人就不舒服。妇女更年期出现足跟痛,就是肾精虚亏的原因,一般吃附子理中丸会管用。
现在年轻人猝死的多,主因是熬夜,若熬夜过度,就不要锻炼身体,甚至泡脚都不要有,唯一的自救就是睡觉!
如果大鱼际这里纹理粗糙、干瘪、苍白,肺一定有病,如果青寒、色黑,表示肺部寒邪很重。
人老腿先老。
无论站着,还是坐着,只要你有意识地做提肛这个动作,就是在提拉、紧闭会阴穴。久练回春术,我们就能保持一个年轻态,不只是心理上的年轻,更重要的是生理上的年轻。收腹实际上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动作,它可通过我们六腑的运动来按摩人体的五脏。
“肩”字的上边是一个“户”字,下面是一个“肉月”。“肩”的意思直白点说,就是“肉的门轴”。所以,我们没事的时候,要多耸耸肩、多转肩,也就是前后活动肩膀,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肩背疼的问题。
耳听声则肾精动摇;目视色则心神驰越;口多言则肺气散乱。
偏头痛属于胆病,后脑疼痛就是属于阳虚。
凡生殖系统疾病,都要从肝经来治。
◆ 脉有阴阳
持脉有道,虚静为保。
脉学之三部九候。三部:寸、关、尺,九候:浮、中、沉,寸脉、关脉、尺脉各有浮、中、沉,所以共有九候,就像九宫格。
李时珍《濒湖脉学》列举了27种脉象,每种脉象都附歌诀解释。
浮、沉、迟、数为四纲,阴阳相配。也就是浮、数为阳脉,沉、迟为阴脉。
华佗可以铁口断生死,也因此《后汉书》说“华佗为人性恶”。
中医就是一个保胃战,先固摄好脾胃,然后再言其他,是中医治疗学里的首要。因为胃气一败,全身皆败,再怎么着也要把胃保护好,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一个很大的差别。消炎药伤胃,所以要慎用;寒凉的中药伤胃,也要慎用。为什么张仲景的经方好?就是因为他的方子基本都是温性的。
胃病最终都死于心脏的问题。
◆ 谨熟阴阳,无与众谋
正常脉象三个特点:有胃、有神、有根。七怪脉,又叫七绝脉、真脏脉,是说当脉象出现釜沸、虾游、屋漏、雀啄、解索、弹石、偃刀等脉象,就危险了。甚至说“凡见七绝脉,必死无疑”。但事实上也未必。过去遇到“七怪脉”这样的脉象时,大夫一般不接诊、不开药,即便开药也不收钱,甚至送钱给病人。
逢冬、逢寒,要爱护心;逢春、逢风,要小心脾;逢夏、逢热,要养护肺;逢秋,要爱护肝;逢长夏、逢湿,要养护肾。
◆ 阴阳发病之征象
表证针刺,里证吃药。闭经先与胃有关,其次就是跟心脾有关。
髓主造血,肝主藏血,胃主生血,心主血脉,脾主统血。想来月经,就得往回治,治脾、治心、治胃。
“背为胸之府”,后背上反映出的一切问题,都是五脏的问题。后背沉、肩膀痛是心肺压力大。
颈椎病,心、肺、胆道疾病都可以引发肩部牵涉痛,这些病长期不愈,则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、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,转变为真正的肩关节周围炎。
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,就是很多人会在50岁左右突然出现肩膀疼痛、胳膊抬不起来的问题,西医认为是肌肉粘连所致。症状是肩部逐渐产生疼痛,夜间为甚。此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,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。
所有的腿疼,根儿都在腰。传统功法易筋经、五禽戏、八段锦等,是解决腰背酸痛的根本方法。“以形领气”,就是让形体动作带着气走,而非像“静功”那样专注于“气”。每天光转手腕、脚腕就是对全身经脉的锻炼。
善噫,噫就是打嗝,善噫就是胃气上逆浊气不降,久之,就有口气。你吃着吃着就呛住了,甚至喝口水都会呛住,就要去查查脑部或肺部了。
过劳和熬夜是目前90后中风的两个最直接的导火索。突然出现眼前发黑,看不见东西,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,并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头晕及意识障碍等症状。中医认为这是典型的肝血虚。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,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。中医认为这是肝血大虚。
中风的五种原因:一是湿邪;二是身体里有瘀血;三是情绪的大起大落;四是新寒与旧病相连;五是汗出太多造成内虚,引发中风。中风怕复发,有过一次后,还需平时注意和调理。
半身不遂在冬天是高发期,本来里面就有血栓,再加上外面一受寒就完蛋了。所谓偏枯就是半身不遂。
实喘责在肺,虚喘责在肾。
小孩子流鼻血,先看有没有外伤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,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。血压增高,特别是在便秘、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,可使鼻血管破裂,造成鼻出血。
◆ 各种病症
乳房走胃经,乳头属肝,乳盘属胃,所以乳房病变以肝胃为主。两乳肿痛也是阴盛而逼迫元气发于肝、胃。大凡人生病后,重伤其阳,阳衰阴盛,若乳头不肿,病在胃;乳头独肿,病在肝。
胀,从气,按之外实而内空;肿者从血,按之内实而外亦实。治胀者,从养气、补气、收气治,最好同时养血;治肿者,从活血、行血、破血,最好同时行气。
《陈修园医书·医学实在易》:“上消者,口渴不止也,治以人参白虎汤;中消者,食入即饥也,治以调胃承气汤;下消者,饮一溲二也,治以肾气丸。”
怀孕后,吃不下饭、呕吐等都与中焦阻隔有关。孕妈妈若吃多了,调元气来化食物的话,小胎儿就不干,因为他更需要元气元精,于是孕妈妈无力化食物,只好恶心呕吐以自保。不太强壮的孕妈怀孕之初,会有两个现象,要么呕吐,要么嗜睡,其实都跟中焦阻隔有关。
怀孕时安静、多睡,就养胎儿。怀孕初期,气机内收,表就虚,人也许会有感冒症状。干姜葱白煮水喝了以后,泡泡脚,大睡一觉,也就好了。
Comments | NOTHING